第十一章非诚勿扰,艺术追求谁来定义? (第2/2页)
《流浪地球》和《战狼2》就属于逆行业。
投资全部用来做电影,简直是大逆不道。
《战狼3》迟迟不出也有这个原因,吴晶《战狼2》成功之后,不是狂傲。
他老婆谢南在综艺说漏嘴过,吴晶《战狼2》之后长期失眠,诚惶诚恐,肯定是感觉到了压力。
接连给人赚钱,也有这方面因素。
很明显,《非诚勿扰》之后,冯晓刚依然想玩大片。
这也不只是艺术追求,也有实际利益。
大制作,确实有助于提升导演咖位,提升行业地位。
再看一遍《非诚勿扰》。
依然挺有意思。
要说小毛病一定也有,但沈三通懒得分析,轻松看电影。
冯晓刚还在创作巅峰期。
随手做出来的小品喜剧电影,反而比精心炮制的大片好看。
冯晓刚在这行,说起来竟然也还可以。
结束首映礼,沈三通没有参与随后的宴会。
沈三通给郭凡打电话:“郭子,你说谁来定义好坏呢?”
郭凡懵逼:“老大我在拍《曹操》呢,还要完成研究生学业,天天忙得脚不沾地,你说话能不能说明白点?”
沈三通有些话不知道找谁说:“我刚参加了《非诚勿扰》首映礼,我就在想,为什么喜剧电影地位不高?”
“让观众在学业、工业之余,笑一笑,带来快乐,节假日,一家子欢声笑语,不是追求吗?”
“而且就算导演要追求艺术价值,为什么要往‘文艺’和‘批判’上弄?”
沈三通心有感触。
冯晓刚在《夜宴》之前口碑一直很出色,但不想简单弄小品电影,改编莎士比亚的作品,成绩不如他的小品电影。
又连续弄了《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私人订制》、《我不是潘金莲》、《芳华》等一系列作品。
这里面除了《私人订制》是为了证明自己票房号召力的作品,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艺术”“价值”弄出来的。
《唐山大地震》名字上就是个噱头,实际内容关于大地震的只有开头,整个剧情跟温吞水一样,除了开头的地震特效,其他的都寡淡无味。
前世是吃了《阿凡达》扩大市场的红利,获得了高票房。
冯晓刚这个不是科班出身的,都对“艺术”似乎有一种执着。
沈三通就不理解:“电影导演有追求,就一定要往‘艺术’上追求,还要以批判的态度,有人拿这个要求好莱坞大导演吗,我们为什么要被捆绑住?”
郭凡:“大哥,我连个代表作都没有,我也不懂啊。”
沈三通道:“行了,郭子,我就是提醒你,上个管理课就行,其他艺术指导什么的,千万别听。”
“他们的理论、逻辑思维、经验,全部来自于西方,教材什么的更不用说。”
“看看高中政治书,也比这帮可能高中学历没有的艺术教授强。”
“对了,我听说你现在每天才睡三个小时,千万不能这样,你还年轻,工作是有限的,保重身体。”
郭凡很感动。
沈三通道:“你要是没了,我一时半会找不到正常人。”
郭凡不感动了!
今天两更。
要加快速度。
一直说,但没做到。
主要写法问题,旧的写法不适用,新的写法没想出来。
现在有点思路。
受到了一些人影响,我就不理解,边骂边看,订阅了我也不好意思禁言。
不好看可以不看,别一直挑刺行吗?
还有人举报,昨天两个章节屏蔽,删减到只剩下一千多字。
我这本书成绩也不咋地,写法也有问题,举报什么啊想不通。开车我都是一带而过,写的比其他娱乐文素太多。
反正就是加快,不能再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