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李振成立新朝汉国 (第1/2页)
公元1132年,春寒料峭的三月初五,李振在众臣簇拥之下,身披一袭耀眼的明黄龙袍,步伐沉稳地踏上了精心构筑的祭天台。阳光透过薄云,斑驳地洒在他的身上,为这庄严一幕平添了几分神圣色彩。
他目光深邃,凝视着祭台之巅那座古朴庄严的铜鼎,心中暗自思量:这虽是一场仪式,却承载着万千臣民的期许与信仰。即便他内心波澜不惊,对这繁文缛节持有一份淡然,却也不得不严谨地遵循着幕僚们的精心策划,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项流程。毕竟,在这权力的游戏里,信仰的力量不容小觑——即便他本人不为所动,麾下的文武百官,乃至天下黎民,皆深信不疑。
于是,李振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姿态,继续着这场关乎天命与人心的仪式,每一步都踏得沉稳而有力,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一个新的时代,正随着这古老的礼制,缓缓拉开序幕。
李振深吸一口气,胸膛起伏间,他声音洪亮地诵读起那份早已酝酿于心的文稿:“想我华夏儿女,自宋朝以来,屡遭金人之欺凌。吾挺身而出,率区区乡勇,誓师抗金,创立李家军,誓要一雪前耻。时至今日,吾等已坐拥河北、山东之地,北拒金贼,南挡宋师,护佑一方百姓安宁,力求世间祥和。
为求我华夏永续太平,吾今于此,祭天禀告,宣告新汉国之成立,定国号为新朝。愿以此举,开启我华夏民族崭新篇章,重振往昔辉煌。”
随着李振那低沉而庄重的祭天告文缓缓落下帷幕,祭天台之下,黑压压一片的官员们不约而同地举起双手,齐声高呼,那声音激荡在云霄之间,响彻云霄:“汉国万岁!新朝永昌!”
仪式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气氛却悄然间起了微妙的变化。一众文臣,皆是饱读诗书之士,目光中闪烁着对传统的尊崇与坚守,他们的眼神开始不自觉地交换着疑惑与不解。
原来,在这庄严的一刻,李振并未如众人所料,向儒家圣人献上虔诚的祭奠,反而转身恭敬地将供品置于三清祖师之前,这一幕,对在场诸多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官员而言,无疑是出乎意料的转折,令他们心中泛起层层涟漪,一时难以接受。
李振全然不顾周遭各异的目光,目光坚定地望向三清祖师的神像,声音沉稳而有力:“回溯历史长河,自东汉张角引领黄巾之乱以降,道家便屡遭封建王朝之遏制,致使儒学与佛教相继跃居宗教舞台之央。今日,我李振,于三清祖师之前,立下庄严誓愿:吾之新朝汉国,必将道家尊为国教,让古老智慧重焕光辉。自即日起,汉国每一名中小学生,皆需研习道家经典,以此匡正道统,重振我华夏道家之辉煌地位。”
李振心中怀揣着重振道教的宏愿,这份决心源自他对后世千年华夏文化的深刻洞察。他目睹过佛门在盛世之时的风光无限,寺庙香火鼎盛,信徒如云,佛光普照之下,民间财富如流水般汇聚。然而,一旦时局动荡,战乱频仍,那些曾广纳信众的佛门便紧闭寺门,与世隔绝,凭借着往昔的积累,享受着一份超然于乱世之外的宁静与安逸。
相比之下,道家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盛世之中,他们往往隐于深山幽谷,潜心修炼,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而每当乱世降临,道家高人便会毅然出山,以无畏之姿,荡涤世间不平,用他们的智慧与力量,为苍生带来一丝安宁与希望。
至于儒家,在李振眼中,它更像是封建王朝为了稳固统治,对底层百姓进行的一种思想灌输与心灵枷锁。儒家的教条与礼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的秩序与稳定,却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与灵魂,让无数百姓在无知与盲从中度过了漫长岁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