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就为了争一个承担风险的机会 (第1/2页)
赵如意刚产生这种想法的时候,连她自己都吃了一惊。
在她心目中,她大哥赵立春一直是同辈人之中的翘楚,不管是能力还是心性,都不是一般人能比。
反观宁卫东,在最开始提到给她找联姻对象的时候,赵如意对宁卫东的印象只有两个,一个是小门小户出身,是王玉珍的小叔子;二个就是长的人高马大,浓眉大眼的,特别帅。
至于能力什么的,她从一开始对宁卫东就没任何期待。
然而,令她没想到,原以为的绣花枕头,肚子里竟然真有干货。
这一下给赵如意带来了远超身体愉悦的精神满足。
赵如意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从打出生那一天家里就没指着她能有多大出息,这才由着她性子胡闹。
而赵如意也不是真没心眼,她知道自己前半生有父亲宠着,没有人敢看轻她,后半生就不好说了。
到时候就得看她能嫁个什么人了。
一开始,听说跟她联姻的并不是王家人,而是王玉珍夫家的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赵如意的心里是排斥的。
然而她也知道家里的情况,这次赵父是更进一步,还是原地踏步,非常重要。
与王家的联姻势在必行,她必须承担家族责任。
所以哪怕内心不乐意,赵如意也从没想过,把跟宁卫东的事给搅黄了。
没想到,竟意外被她抽到上上签。
今天宁卫东在她父亲面前的表现堪称惊艳。
有些东西赵如意没太听懂,什么外部资本,什么内部资源,反正宁卫东的提法比她大哥更高明就是了。
吃完午饭,宁卫东并没有久留,赵如意美滋滋送他出来。
宁卫东推着自行车,笑呵呵道:“怎么样,今天我表现还不错吧~”
赵如意的嘴角压不住,回头瞅了一眼。
见左右没人,飞快在宁卫东脸上“吧唧”一下:“岂止不错,太厉害了!你这张嘴太能说了,连我爸都让你唬住了。”
宁卫东笑着道:“这可跟嘴没关系,嘴上再能说,脑子空落落,也说不出什么东西来。”
赵如意“哼”了一声道:“我怀疑你话里有话,含沙射影。”
……
另一头,在赵家书房里。
刚才宁卫东临走,赵立春送到门外,现在折回来,到书房里。
赵父坐在书桌后面,手里拿着钢笔在纸上快速划拉,听到赵立春推门进来,收了笔抬起头。
赵立春叫了一声“爸”,来到书桌旁边。
赵父站起身,从兜里摸出烟,却没直接点燃,只放鼻子下面闻了闻,不紧不慢道:“这个宁卫东……倒是没想到。”
赵立春点头认同。
赵父道:“他刚才的说法,你怎么想?”
赵立春抿了抿唇道:“的确有些借鉴意义,我会慎重考虑。”
赵父道:“对外资的看法,不得不说宁卫东看的很透彻,现在我们内部分歧很大,贸然表态很容易被扣帽子……”
赵立春道:“父亲,您更倾向他关于乡镇企业的想法?”
赵父点头:“这个切入点很好,非常务实,而且有效,最主要的就是不用承担正治上的风险。”说到这里赵父深深看向大儿子:“立春,我知道你的心思,但做事切忌操之过急,急了就容易出错。”
赵立春道:“我知道了。”
赵父道:“事业不是一天办成的,四化也不是一蹴而就。你的性子急躁,有时刚愎自用,这都是性格上的缺陷,容易被人利用,你自己要知道。”
“是~”赵立春再次应诺。
赵父又道:“以后多跟卫东走动,不要端架子,那是你妹夫,要让他成为咱们赵家人,而不是王家人,你明白吗~”
赵立春微微一愣,没想到父亲特地提醒。
他本来已经加重了宁卫东的分量,没想到赵父对宁卫东的评价比他预想中更高。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人才的确难得。
“爸,您放心。”赵立春应道:“我会的。”
赵父“嗯”了一声:“好了,你去吧,再有一个月就该离京了,过几天小敏回来,你们好好聚聚,夫妻俩别就忙着工作……”
赵立春嘴上应着,其实知道赵父的心思。
他这一辈两个妹妹,就他一个男丁。
而他结婚后又连着生了俩闺女,到现在还没儿子。
眼瞅着计划生育正策就要落下来,到时候再生影响就不好了。
其实赵立春心里也着急,他们老赵家不能在他这里断了香火。
否则他爸这辈儿,兄弟好几个,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
……
另一头,宁卫东告别赵如意,离开部委大院却没直接回家,而是骑着自行车直接去找宁卫国和王玉珍。
今天是星期天,按照惯例宁卫国两口子要带孩子回王家。
但今天宁卫东提前打过招呼,要去赵家拜见准岳父。
宁卫国和王玉珍索性没去,在家等着听宁卫东这边的情况。
宁卫东“噔噔噔”小跑着上楼。
刚到门口就看见房门开着,宁磊从里边探出一个脑袋,笑嘻嘻道:“三叔,还真是您。”
宁卫东估么是宁卫国或者王玉珍,听到他上楼的动静,估计是他来了。
“臭小子~”宁卫东笑着上前揉了揉宁磊的脑袋,跟着进屋叫了声“嫂子~大哥~”
宁卫国在客厅沙发坐着,王玉珍则在厨房刚出来,手里端着一盆新洗的西红柿。
看见宁卫东进来先察言观色。
见宁卫东面带喜色,不由得松一口气,看来去赵家这趟的结果不错。
王玉珍道:“卫东,快吃个洋柿子解解渴。”
宁卫东“哎”了一声,伸手就拿一个大个的。
等他咬一口,王玉珍才问道:“今儿去赵家怎么样?”
宁卫国在一旁听着,虽然看宁卫东的样子应该不错,却不知道具体怎么回事。
宁卫东也没卖关子,把嘴里的西红柿咽下去,就把在赵家的情况捡重要的说了一下。
宁卫国和王玉珍听了也都吃了一惊。
尤其关于赵立春下一步去处的问题,他们事先也没想到赵父会拿这件事来考较宁卫东。
更没想到宁卫东能给出这样的答案。
至少宁卫国自忖,在同样的情况,面对同样的问题,很难比宁卫东回答的更好。
而且他本身,因为工作局限性,对地方上的工作了解有限,更不可能提出乡镇企业的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