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赏功 (第2/2页)
她曾陪着晋王去过临安夜市、勾栏瓦子,她头一回知道,世上还有在夜里比白天还要繁华热闹的地方。
杀了晋王,伪造成晋王畏罪自杀的模样,但是结果呢?
她真的还有机会活着离开?
她真的还有机会得到金国皇帝的封赏?
她不相信,根本不信。
可是,如果不遵从“血浮屠”的命令,她的家人就将性命不保。
那是养育她长大的亲人,她同样不舍得因为自己而置他们于死地。
但她还这么年轻,她也真的不想死啊。
她一直犹豫着,挣扎着,苦恼着,纠结着……
可是,时间不等人,再不做出决定,什么都来不及了。
到那时除了按照血浮屠的要求去做,她便再也没了退路。
“扶光,先委屈你一段时间。等爷把左邻右舍的宅院买下来,扩建了王府,便给你单独置一座院子,拨些丫鬟下人给你听用。”
“扶光,你和寒酥算是半个同乡了,要不就让她的院子与你挨着,闲时寂寞了,你找她聊天说话也方便。”
“扶光,其实本王这些爱妾人都很好的,也就王妃被我那书呆子岳父教的呆板了些,你平时不往她面前去凑也就是了。”
回想着晋王赵璩对她私语过的一些温柔的话,扶光的目光渐渐稳定下来。
她取过一枚玳瑁簪,藏进了袖筒,深吸一口气,走出了房门。
她决定了,为了她的幸福未来,同时也能保全她的家人,她必须要去做一件事。
她的未来能否把握在自己手中,全看此举了!
……
赏,放在饮宴当中并不违和。
皇帝经常在各种庆祝场合赏赐大臣们东西,这也是自古以来的风气。
唐明皇曾经铸造过一批金子做的“开元通宝”,他在宫门楼上饮宴时,就抓了大把的“金开元”抛下楼去,任由宫人抢拾。
如果是与民同乐的日子,那百姓们也有机会抢到“金开元”,这可是白来的一份财富。
相比起来,宋朝皇帝倒是更加内敛一些,他赐的财物不会那么贵重,象征意义大于财富本身的价值。
而且他也不会坐在城门楼上,信手往城下抛洒金银,让宫人和百姓你争我抢。
不然,就算他干的出这种事,也要被百官喷个满脸唾沫星子了。
今日他赏赐宰执以下文武百官的是锦缎,价值虽然不菲,倒也算是妥当。
当然啦,丝绢制成的簪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大宋官场的保留节目。
所以,满朝文武的官帽旁,都簪了一朵漂亮的绢花。
而封赐就甚为隆重,尤其是有朝廷正式颁发的任命、册印等物,那就不方便在酒席宴前进行了。
这是国家大典,很隆重庄严的事情。
但,这并不妨碍皇帝在这样喜庆祥和的场合去宣布这些事情,具体的仪式可以回头再补。
所以,此番淮东大捷涉及到了功臣,全都在席间得到了嘉奖与封赏。
负责调度的、后勤的、前线征战的……
所有的有功人员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杨沅、邵宏渊和李显忠。
没错,邵宏渊此番功劳,还在李显忠之上。
因为此番主持两淮大战的敌方主帅耶律元宜的那颗人头,就在他的手上。
其实真要认真算起来,李显忠此番是有过无功的。
他那“中心开花”的战术,虽然没有错估敌方的实力和作战目的,却错估了己方的人心。
最后如果不是杨沅以身入局,用自己“两淮监军”的身份迫使各路兵马来救,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杨沅的战表中压根没提这种危险处境的出现。
杨沅坚持声称,自始至终,就是为了执行李显忠的“中心开花”战术,而且这一战术获得了成功。
如此一来,杨沅的功劳便被分薄了。
其实上面的人也知道真相,但这时李显忠有功无过,也更符合朝廷的利益。
所以,朝廷心照不宣的,把李显忠列为了继杨沅、邵宏渊之后的,此役第三大功臣。
邵宏渊在待漏院时替杨沅手接柿蒂,姿态已经放的很明白了。
而李显忠呢?
他对杨沅没有任何表示,无论是言语上还是行为上。
大恩不言谢!
杨沅对他的这份恩,根本不是这些举动所能偿还的。
不过,他自己把这如山之重的恩情记在心上,却对谁也不说,他也不怕杨沅会因此误认为他薄凉寡性,这种做法,嗯……就很武将。
官家赵瑗宣布了对杨沅的封赏决定:封爵开国郡公,从侯爷变成了公爷。
调离都察院,任门下省左谏议大夫。
大家都是官场中人,太熟悉官场中事了,这么安排,一听就是把他当宰相培养了。
皇帝尚年轻,这么年轻就得到皇帝信任的大臣,只要君臣相得,前程便是无可估量。
这样的大臣,本来是有两个的。
一个是汤思退,一个是杨沅。
如果这两人俱得官家宠信,便是大宋官场上最闪亮的双子星。
只是,杨沅正辉惶时,汤思退却已黯淡无光了。
在官家宣布这一决定时,不少官员便悄悄去看汤思退,但汤思退神情平静,毫无异状。
这份心性,倒是让文武百官对他有些刮目相看。
如此心性城府,可惜了,如果不是走错了一步,他就是大宋不久之后的首相啊!
而在官家宣布对杨沅的封赏时,鹅王赵璩就端正了坐姿,瞪圆了眼睛。
他深吸一口长气,蓄势待发,准备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