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帝秦设计师 > 第150章 董卓之祸

第150章 董卓之祸

第150章 董卓之祸 (第1/2页)

李念接着道:“在和平时期,刺史可依仗朝廷中央维护住自己的权威,可在天下纷乱时,朝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幅削弱,刺史自然也便随之丧失了本该有的权威。”
  
  “刺史的后台是朝廷中央,当朝廷中央失势,掌握实权的太守当然可以不将他们当回事儿。”
  
  东汉这种模式在和平时不错,既有利于朝廷中央监察控制地方,也不会造出一个个封疆土皇帝,毕竟刺史只有监察权,而无一州的军事行政之权,不靠朝廷中央为其背书,镇不住地方上的太守。
  
  可当天下一旦进入动荡,坏处就体现出来,不掌握军事行政权的刺史很难再行使他们监察之权。
  
  “而东汉经过黄巾起义后,虽未王灭,可天下已乱,东汉朝廷中央威信大不如前,刺史的权威也随之削弱。”
  
  说白了,刺史们本身没有实权,全靠着朝廷中央撑腰,要是朝廷中央撑不动了,他们的腰杆自然挺不直……
  
  “后世有人认为刘焉提出‘废史立牧’的这个建言是暗藏私心、不怀好意,实则这是一个无奈之下的选择。”
  
  “也许刘焉确实有些私心,但他身为东汉宗室,应是想要让东汉继续存续,没道理想让东汉亡了。”
  
  “‘废史立牧’也即废去州刺史,复立东汉曾用过的州牧,州牧为一州最高军事行政之官,实则也就是被赋予了实权的州刺史。”
  
  始皇帝道:“但这般做会让州牧权力极大,时日一旦长久,定会诸侯并起,军阀割据!”
  
  李念点头道:“确实如此,可刘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他只能先这么做。”
  
  从后世看,会认为历史上的人物某些行为很蠢,可放在他们那个时代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有时也没得太多选择。
  
  “至少废史立牧后,能让天下的乱局稳定,不会顷刻间便崩坏,而且如果各州州牧多用宗室和忠于东汉的重臣,就算日后州牧们生出异心,也有机会肉烂在锅里,说不定哪个宗室争气,现光武之风将天下再度平定,让东汉再次复兴!”
  
  始皇帝点了点头,认为这应当就是刘焉和刘宏的想法,从理论上思考,这想法确实有机会能成。
  
  李念话锋一转:“然而可惜,事情并没这般发展,而是成为了一场波及数千万人、跨越数十年的大乱!”
  
  东汉三国的故事固然精彩,可精彩背后是累累白骨,到得三国终了之时,天下十室九空,死了多少的人?
  
  “中平六年四月,刘宏离世,享年三十四岁,谥号孝灵皇帝。这并不是一个好谥号,‘灵’是在说他在位时荒唐。”
  
  “刘宏也是一位死在壮年时的东汉帝王,同样也留下了和他那些先辈一样的问题,比如他没培养好继承人,留下了后宫外戚宦官干政一大堆问题。他倒是一死百了,可在他死后,东汉朝那就热闹了!”
  
  不对啊,这位方才讲过宦官能够干政是由于君王,其等权势皆系于刘宏身上,现在刘宏死去,那宦官应该也失去了权势才对,应该会被其他几股势力除掉才对,怎会还有宦官干政之事?
  
  且这位话中的宦官干政应当还是刘宏时的那批宦官。
  
  蒙恬当即问道:“刘宏已死,宦官何以还能干政?”
  
  李念道:“因为他们重新找了个主子,刘宏的皇后,也是‘六后临朝’的最后一位灵思皇后何氏,但这位的水平不算太高。她儿子是汉少帝刘辩,即刘宏死后即位的东汉君主,兄长是大将军何进。”
  
  “按道理讲,她和何进应当兄妹联手,共同把持朝政,即使有矛盾,也当先肃清外敌再后算账,然而实际情况是她和何进闹翻了。”
  
  “她认为刘宏已死,自己儿子已是皇帝,何进不仅不再是她的助力,反而是她临朝称制、独揽大权的阻力,所以她接受了十常侍的投靠,想利用十常侍制衡何进和朝臣。”
  
  “而十常侍这时因失去了刘宏这座靠山,急需一座新靠山,其等便向何太后投诚,还贿赂何太后母亲和弟弟,于是双方摒弃前嫌,一拍即合。”
  
  “而何进这人水平也和他妹妹差不多,刘宏死后,何进认为自己能大榄朝中之权,没想到被自家妹妹给阻了,甚至妹妹还任用了和他有仇的宦官。何进如何能忍?”
  
  “于是乎,他采用了一个在后来看相当愚蠢的计策。彼时,何进虽为大将军,但手下兵力对何太后和十常侍并无优势,因而司隶校尉袁绍献计,既然洛阳兵不足、将不广,何不从地方调兵入京?”
  
  始皇道:“若调入京中之兵忠于何进,此计确有可行之处,然若入京之兵心怀异志,将成大祸!袁绍此人如非蠢坏,那便是另有所谋,调入京中之兵当与其有关。”
  
  李念道:“陛下英明!袁绍向何进献上此计时的真实所想已不可知,然那调入京中之兵还真与其有关,确切说和其出身的袁氏有关。”
  
  “袁绍出身汝南袁氏,而袁氏是东汉末年顶级的名门望族,四世居三公之位,门生故吏遍天下,名望可谓只在东汉宗室之下,而东汉宗室力量不均,无法集中,比于袁氏甚至还有所不如。”
  
  “袁绍向何进建言要调入洛阳之兵是并州牧董卓,此人也算是袁氏故吏,因而袁绍认为董卓入京,不管对何进是何结果,反正对他袁氏应当不差。”
  
  “可惜袁绍想错了,此时的董卓已经不是以前要仰仗袁氏的小卒,而是一头爪齿已利的猛虎,袁氏的缰绳已经拴不住他。”
  
  李念认为袁绍让董卓进京,应该不是像阴谋论中认为的那般,想利用董卓制造天下大乱、除袁基啥的,纯粹是他没想到董卓这厮脑后也有反骨,不想听袁氏摆布,决定自己单飞。
  
  袁绍肯定想从中谋利,但并未想得这般长远,大概是认为把董卓放进来对袁氏有利,谁知董卓竟然不按他所想出牌。
  
  “何进同意了袁绍的计策,召令并州牧董卓进京,以董卓麾下精锐向何太后施压,好除尽宦官,他掌控朝政大权。”
  
  “然而何进谋事不密,图谋诛除宦官之事外泄,为十常侍所知,何进要杀他们,不给他们一点活路,十常侍当然也会反抗。即使到此时,胜券依旧在何进之手,可何进不仅谋事不密,还颇为心大,认为大局已定,十常侍再难翻身,遂大摇大摆入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