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秦国?蛮夷谎话之国也! (第2/2页)
都不用深思,这明显是秦国人编造出来谎话,秦国就算有智慧者出现,也不可能很多,更不可能同佛相比。
秦国人果真是一群好面子之辈,为了不让人小觑,竟连这等谎言都编造得出来,但我们愿意代佛原谅他们的罪孽。
毕竟是愚昧蛮夷,未曾知晓佛之智慧,不知佛的伟大,编造出他们国内有人能和佛相比,也属正常。
这般一想,众人心中的不舒服去了很多,跟一群啥都不懂的蛮夷,有啥可计较的呢?
他们更应该向佛学习,度化引导他们,使其等不再说谎,不再好慕虚荣,口出欺诈之言。
迦利舍上师问道:“何谓道家老子、儒家孔子……?”
摩叶上师解释道:“道家、儒家、墨家……是如我教一般,老子、孔子……则是与佛一般的智慧者。”
至于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内容,姚直等人没讲说明白,摩叶上师自然也没听明白,说的是他根据所听结合自己想出的理解。
“贫僧听那些秦国人言,道家讲究‘道’,‘道’似乎是天地,孔子讲究‘礼’,‘礼’好像是周国的一种法度,墨家讲求人人要互相友爱,对待陌生人也要像对自己亲朋一般。”
听了这番话,房内众人倒是觉得这秦国的道家、儒家、墨家还是有点东西,尤其是那墨家的思想,不像全编造出来的。
当然,也仅有那么一点,这些许小智慧岂能和佛的大智慧相比,这不是拿地上的萤火同天上的皓月相提并论?
众人此时也明白了迦利舍上师问那问题的原因:这道家、儒家、墨家分明是大秦国的本土宗教,他们要去往大秦国传教,十之八九要和这些本土宗教对上。
城市长笑道:“众位不必担忧,我教乃源于佛,是大智慧,那秦国道家、儒家、墨家虽有智慧,却是小智慧,只要我等前去,秦国民众定会知晓孰优孰劣,该作何选择。只是此事须借那秦国国王之力!”
“那秦国国王号称一统七国之王、王上之王、皇帝,然其功与阿育王相比如何?”
众人皆摇头,阿育王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王,没有之一,也是古往今来第二大智慧者,那秦国之王也能同阿育王相比?
阿育王什么水平,秦国之王什么水平,这不降低阿育王的档次?
见众人摇头,城市长又笑道:“所以等去往秦国后,可向那秦王告知阿育王之故事,若其真为英明有为之君,必会崇慕阿育王,仿阿育王之旧事。”
阿育王这么伟大,事迹那般光辉,秦国之王听闻这位伟大的王者故事后,但凡其不蠢,肯定会想成为阿育王一样伟大的王者,然后去模仿阿育王,做和阿育王一样的事:推广传播佛教!
房内众人没觉得这逻辑回路有不对,反而认为这方法有用可行。
也是,孔雀国天下第一,阿育王是最伟大的王,佛教是天下最优秀的宗教,佛是最伟大的智慧者,肯定能吸引那帮秦国蛮夷。
到时,他们一到,只要向秦王一讲佛的智慧、一说阿育王的伟大,秦国之王定会立即被折服皈依。
这是文明对野蛮的吸引,是先进对落后的吸引,是智慧对愚昧的吸引!
摩叶上师问道:“往秦国传教之事是否要告知他人知晓?”
这个问题问的是告不告知其他地方的佛教,让不仅是耽摩栗底的僧侣出人出物,其他地方也出,这样集合的力量比耽摩栗底一地所出之力更强,如此才更好往那秦国传教。
迦利舍上师稍作思考,便回道:“还是先不要让他人知晓,若动作太大,只会引起耆那教警惕,反不利于我等行事。”
一人道:“可是那大秦使团要前往华氏城觐见阿育王孙,即使我等不让他人知晓,耆那教早晚也会知道。”
按道理讲,他们应称呼“阿育王孙”为国王,但那位心向耆那教,不信佛教,且他们也认为其不如阿育王伟大,遂以阿育王孙相称。
迦利舍上师摇头道:“无须忧虑此事,耆那教即便知道,也当不会怎样,其等现今要做之事是靠阿育王孙,迅速在各地兴建寺庙,收纳信众,哪会有空着眼于外?”
这话在理,耆那教发展,也不可能先向国外发展,必定是先在国内作为,等在国内的势力地盘稳固之后,再向外动手。
佛教在这时主动从孔雀国内退出,不与他们争抢,耆那教只怕欢迎还来不及,怎会阻碍?
此言有些道理,但还是有问题,提出问题的那人又道:“上师所言有理,可若耆那教让阿育王孙向大秦国王传信一封,让大秦国王不许我等在大秦国内传教,又当如何?”
对啊,要是耆那教和阿育王孙既不想他们在孔雀国内发展,也不想让他们在秦国发展,万一让他们在秦国传教成了,说不定以后会卷土重回国内,因此书信一封去往秦国,送与那秦王。
阿育王孙现今可是实打实的孔雀国王,天下第一强国之王,其要是在书信中让大秦国王不许他们传教,那大秦国王会听谁的,用脚趾也能想到,肯定是会听从阿育王孙!
房间内一阵沉默,过了会儿,一人低声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将那帮秦国人全数……”
众人惊讶地看向这人,这是名耽摩栗底的贵族,其提出的建议是把秦国人杀了,这样便能延缓耆那教和阿育王孙得到消息的时间。
迦利舍上师道:“佛常怀慈悲之心,以善悯度化世人,此议不可提,此法不可行。且秦国人到耽摩栗底的消息众所周知,纵使我等能隐瞒一时,也无法瞒得太久,杀戮觐见阿育王孙的他国使者之罪,无人能够承担。”
“另,我等去往秦国传教,秦国之王定会询问其派出的使者何在,到时又如何应对?因而,我等只能抢先一步,在耆那教和阿育王孙做出行动前,先到达大秦国,在大秦国传教!”
众人皆称迦利舍上师之法善,同意了他提出的方法,尽快派人往大秦国传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