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53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

第153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

第153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 (第2/2页)

李祺连忙问道:“什么办法?”
  
  李善长说道:“以我对陛下的了解,如此天才他一定会想办法,彻底将双方锁定在一起。”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联姻……”
  
  “陈景恪才十五岁,家中三代单传,联姻对他的作用更大。”
  
  “如果我的猜测为真,或许用不了多久,他就要成为驸马了。”
  
  “陛下的女儿里,与他年龄相仿的就是福清公主。”
  
  “所以……你就等着吧,很快就会有消息传出了。”
  
  李祺也不禁点头,这确实可以作为依据。
  
  虽然大明不是很重视驸马的出身,只在乎人品和才能。
  
  陈景恪这两方面倒是都没问题,但他太孙伴读的身份,反而让他不太可能成为驸马。
  
  能让朱元璋无视这一切,将公主嫁给他。
  
  陈景恪就算不是布局之人,也定然与此人有极深的牵连。
  
  李善长忽然感慨的道:“是我小瞧了他啊。”
  
  “之前以为他不与读书人为伍,反而和那群学算学的搅浑在一起,难有大作为。”
  
  “现在才知道,他根本就不需要这么做。”
  
  “或者说,他不能这么做。”
  
  如此有才,还和读书人叫混在一起,皇帝不忌惮才怪。
  
  王莽可就是读书人共同推举出来的。
  
  李祺点点头,忽然想起一事,说道:
  
  “爹,您能想到这些,会不会有别人也能想到?”
  
  李善长自信的道:“不会,只有对陛下有着极深了解的人,才能发现其中的异常。”
  
  李祺一想也是,方才他不就认为,陛下高瞻远瞩吗。
  
  估计大多数人也都和他一样的想法。
  
  只有对陛下了解极深的人,才能察觉到事情不对。
  
  说到这里,李善长忽然顿了一下,道:
  
  “有一个人或许也知道……不,他一定知道。”
  
  李祺好奇的问道:“谁?竟然比爹还了解陛下?”
  
  李善长深吸口气:“徐天德。”
  
  要说了解陛下,徐达肯定不比自己差。
  
  得到提醒,李祺才猛然想起,陈景恪和魏国公府走的最近。
  
  其母冯氏和徐达的妾室孙氏关系莫逆,他本人和徐允恭更是至交好友。
  
  在这种情况下,徐达不可能猜不到背后的真相。
  
  李善长赞叹道:“难怪,难怪魏国公府和陈家的关系这般好。”
  
  “之前我只以为,是因为陈景恪治好了徐天德的背疽。”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早已经发现了陈景恪不凡,想要提前下注。”
  
  “好一个奸猾的徐天德,不声不吭又抢了个先。”
  
  李祺也终于有些相信父亲的判断了,说道:
  
  “我们要不要也与他结个善缘?”
  
  李善长点点头,又摇头道:“是应该结个善缘,但不能你我去做。”
  
  “让公主出面,与福清公主交好。”
  
  姐妹之间交好,本就是正常的。
  
  而且这种搞好关系的成本也非常低。
  
  如果李善长的猜测是错的,那也无所谓,就当是增进姐妹感情了。
  
  如果猜测是对的,那收获就大了。
  
  总之就是,稳妥。
  
  这时,李善长才对儿子说道:
  
  “对了,陛下让你负责黄河改道之事。”
  
  “你尽快和白英见上一面,问清楚该如何着手。”
  
  “记住,改道之事以他为主,你是去辅佐他管理好人员和物资的。”
  
  “啊?”李祺被这个消息打了个措手不及,整个人都呆住了。
  
  ——
  
  随着小会议的结束,迁都和黄河改道两件大事,快速传播开来。
  
  整个应天沸腾了。
  
  不是因为黄河改道,对应天百姓来说,黄河改不改道和他们没啥关系。
  
  他们关心的是迁都。
  
  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要迁都?
  
  如果真的迁走了,那我们岂不是没办法当京畿之民了吗?
  
  天要塌了啊。
  
  可不能迁啊。
  
  然而他们说了根本不算,只能自己私下抱怨。
  
  读书人群体的反应就比较两极化了。
  
  要么特别支持迁都,应天的地势确实有点问题。
  
  中原是华夏龙脉所在,理应将都城放在那里。
  
  更何况还有别的好处。
  
  剩下的都是非常反对迁都的,劳民伤财,太折腾了。
  
  然而他们说的依然不算。
  
  真正能影响到此事的是百官。
  
  但对迁都这个事儿,百官的反应比较平淡。
  
  皇帝一直想迁都,这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
  
  凤阳都城可是建了足足六年,足见皇帝迁都的决心有多大。
  
  这次宣布的虽然有点突然,但还在意料范围内。
  
  而且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也确实是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地点。
  
  他们比较关注的是黄河改道。
  
  黄河改道牵扯太大了,河南山东以及整个淮水流域……涉及的区域太广了。
  
  但凡还有点责任心的,都很难不关注这件事情。
  
  虽然一开始大家都认为改道好,可真正实施了,要说心里不忐忑那是骗人的。
  
  都怕万一啊。
  
  对于凭空冒出来的白英,有人嘲笑他不知死活,但了解他的人,都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毕竟,这是一个为了家乡甘愿赴死之人。
  
  当然了,要说百官最关注的,还是军户改革。
  
  还是那句话,大家都不傻。
  
  朱元璋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怎么可能还猜不到真正用意。
  
  就是要搞军事改革。
  
  这可不是个小事儿。
  
  军队要是闹出乱子,那问题可是比黄河改道失败还要严重。
  
  所以皇帝到底要如何改革军制,这是眼下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不只是文官关心,武将更关心。
  
  五军都督府第一时间就走门路,去打听消息。
  
  自然是什么消息都没打听到。
  
  皇帝只是下了一道旨意,让他们尽快将二十万军户抽调出来。
  
  同时下令户部,在洛阳各县为这些军户划分土地。
  
  而且不能让他们住一块,要打散安插在各村落之间。
  
  并准备农具、种子等物品。
  
  务必要用最快的速度,将这些军户安置妥当。
  
  虽然五军都督府很是不情愿,但也不敢违背皇帝的命令。
  
  只能在不影响边防的情况下,从各地抽调了二十万军户移交给户部。
  
  而户部更不敢怠慢,户部左侍郎邱广安亲自坐镇洛阳,安置这些军户。
  
  就在这纷纷扰扰中,远征云南的大军凯旋归来,不日即将抵达应天。
  
  三百月票的加更奉上。
  
  顺便求个票。
  
  大家有多余用不到的票,请尽情像我砸来。
  
  我不嫌多的。
  
  感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