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84章 定黄

第184章 定黄

第184章 定黄 (第2/2页)

而且不是一处两处,而是到处都是。
  
  白英兴奋的道:“这是地方衙门组织百姓开挖水渠。”
  
  “现在将水渠修好,开春就可以引黄河水灌溉田地了。”
  
  “黄河沿岸千万亩旱田,都将变成上好的水浇田。”
  
  “明年河南、山东和北平南部(河北),就能实现自给自足,无需朝廷救济。”
  
  “三年之后,北方就可以重新变得富庶……”
  
  听到这番话,随行官员皆窃窃私语。
  
  黄河改道,从原本的风传,到最后的落实。
  
  其实大家心中都很担忧的,怕黄河失控,怕最后做了无用功。
  
  现在计划平稳落地,黄河改道顺利完成。
  
  是好是坏不用等几年后,只看冒着严寒还热火朝天,修水渠的百姓就能知道。
  
  此真乃万世之功也。
  
  一名官员心中一动,站出来大声说道:
  
  “人为使黄河改道造福万民,此乃亘古未有之事。”
  
  “此等壮举在我大明完成,皆赖陛下和殿下英明……”
  
  “天下万民,必将世世代代感念陛下和殿下恩德矣。”
  
  不少人心中懊悔,这么好的拍马屁机会,怎么被他给抢先了。
  
  但嘴上却不敢慢,一起跟着说道:
  
  “陛下、殿下英明。”
  
  朱标笑了笑,说道:“真正应该感谢的是陈伴读和白郎中,以及所有为此付出汗水的人。”
  
  陈景恪趁机说道:“殿下,不若竖立一座碑,以纪念此次壮举。”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朱标也很是意动,左右看了看,说道:
  
  “也好,希直的文采最好,这碑文就由你来写吧。”
  
  方孝孺没有推辞,虽然修黄河没他的事儿,可如此盛事他岂能不参与一番。
  
  陈景恪又说道:“但‘黄河改道纪念碑’这几个字,一定要有殿下亲笔才行。”
  
  其他人自然也知道该说什么,纷纷表示必须殿下亲笔。
  
  朱标知道他的意思,笑道:“你呀,也学会溜须拍马了。”
  
  陈景恪一本正经的道:“这是全体臣工的心意,请殿下顺应民意,莫要凉了人心啊。”
  
  其他人纷纷道:“是啊是啊。”
  
  朱标无奈的道:“真是拿你没办法,以后不许如此了啊。”
  
  陈景恪笑道:“是……那谁,还愣着做什么,快吧笔墨拿过来。”
  
  马上有内侍取来笔墨,朱标挥手写下了几个大字。
  
  不过不是什么‘黄河改道纪念碑’,而是‘定黄碑’三个字。
  
  “虽然知道是奢望,但我还是向苍天祈祷,从此黄河能再不起祸患。”
  
  众人自然又是一片马屁声,殿下宅心仁厚什么的。
  
  之后方孝孺又一气呵成,写下了一篇碑文。
  
  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赞美了朱元璋和朱标,又表彰了陈景恪、白英、李祺等人的付出。
  
  竖碑的事情自然不需要他们操心,自有李祺这个名义上的总负责人去操办。
  
  顺着新河道一路向东,进入山东地界。
  
  朱标没有停留,而是直接进入了大运河,准备南下返回应天。
  
  之前大运河山东段一直半通不通,究其原因还是北方缺水。
  
  少了黄河这个主要水源,靠零星的河流,根本不足以支撑大运河。
  
  前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用了永乐年间。
  
  朱棣派人修缮山东段。
  
  白英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才出仕,帮助朝廷成功修好了大运河。
  
  结果自己也累死了。
  
  可是这次修缮大运河,是以牺牲整个山东的水资源为代价做到的。
  
  本就稀缺的宝贵水资源,就这样顺着大运河流入淮水,然后流向大海。
  
  加剧了山东地区的旱情。
  
  这一世黄河改道成功,完美化解了所有问题。
  
  虽然黄河的年流量并不算特别大,却能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
  
  既能灌溉土地,还能支撑起航运事业。
  
  虽然多年后,黄河还会面临泥沙淤积的情况。
  
  生活在两岸的百姓,时刻都要担心黄河决堤。
  
  可比起没有水,所有的灾难都是可以忍受的。
  
  更何况,下一步就是在黄河上游植草种树。
  
  尽最大可能减少泥沙淤积,控制决堤的次数。
  
  所以,对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来说,利是远远大于弊的。
  
  穿越这么多年,经过这么久的谋划,终于为北方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看着新黄河,陈景恪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到了这里,白英和李祺一起下了船。
  
  他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眼下还不是回京复命的时候。
  
  朱橚则要跟着一起回京去过年。
  
  方孝孺也决定回应天去看看,用他的话来说,去会一会那群‘老朋友’。
  
  陈景恪知道,这是嫌写文章骂不痛快,想当面去喷人了。
  
  陈景恪本来决定留在河南,他要亲自盯着防疫推广工作。
  
  但朱标却将他劝了下来:
  
  “事情到了这一步,你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剩下的就交给将士们吧。”
  
  徐允恭也劝道:“是啊,二十万将士,加上他们的家眷就有百万人。”
  
  “这么多人要是都做不成,你留下也是无用。”
  
  陈景恪知道他们说的是对的,就收起担心,跟随船队一起返回了应天。
  
  ——
  
  事实上,情况比他想象的要顺利的多。
  
  而且任务完成的还很戏剧化。
  
  经历过数百年动乱,北方被人锐减。
  
  洪武十四年河南才只有三十一万户,一百八十几万人,堪称是地广人稀。
  
  所以,在这里安置二十万军户超百万人口,是很轻松的事情。
  
  根本就不会出现土地不够用的情况。
  
  因为这里是未来的京畿之地,户部和五军都督府都非常用心。
  
  掺沙子的时候一点手脚都没敢动。
  
  那真的是每一个普通村子旁边,安插一个军户组成的村子。
  
  军户虽然是外来的,可他们都经历过军事训练,战斗力更强,也更加的团结。
  
  真要打起来,普通村子根本就不是对手。
  
  这些将士回家后,先是跑去查看了分配给自己的土地。
  
  每一户都是足额三百五十亩。
  
  都是上好的土地,只是因为无人耕种荒芜了。
  
  只要勤劳一些,不出几年就能成为当地殷实人家。
  
  看到实打实的土地,将士们顿时就动力十足,对朝廷的忠诚度也是直接拉满。
  
  然后就热血沸腾的,投入到防疫宣传中去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