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84章 秦国,危

第484章 秦国,危

第484章 秦国,危 (第1/2页)

陈景恪并没有打算为难考生,就出了两道题。
  
  第一题问他们对人权的看法。
  
  第二题问他们在人权二象性之下,如何忠君。
  
  第一道题是大同思想的核心,第二道题是为了表示对皇家的忠诚。
  
  毕竟这是皇权社会,必要的妥协还是要做的。
  
  这两道题都不算难,只要翻过大同世界,都能答出一二。
  
  问题就在于回答的深度。
  
  题目出好之后,两人又在一起讨论了一些政务问题,陈景恪才离宫回到家中。
  
  刚到家,就见福清拿着鸡毛掸子,追着蓝春、蓝斌两兄弟满院子跑。
  
  “你们两个混账,别跑,看我不打死你们。”
  
  “师娘师娘我们再也不敢了,您消消气……”
  
  至于发生了啥……
  
  看着地上被泥巴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两个泥孩子就知道了。
  
  准是这俩小子带着他们胡闹了。
  
  这两兄弟那是真调皮捣蛋,上树掏鸟、下河摸鱼、书院翘课……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让人头疼不已,还屡教不改。
  
  不过他们也只是调皮,并不会随意欺负人,所以大家也不会真拿他们如何。
  
  更何况陈景恪也一直觉得,小孩子调皮一点好。
  
  但自从圆圆和团团出生,他的想法就变了。
  
  这俩熊孩子,必须得好好教育教育。
  
  你见过偷孩子,带到书院去炫耀的吗?
  
  是的,他俩就干过。
  
  可想而知,当家里人发现孩子丢了,是多着急。
  
  杜同礼都给锦衣卫下了死命令,找不回来大家就等着死吧。
  
  等孩子找回来,福清直接摁着两兄弟锤了一顿。
  
  然后老朱、朱雄英、徐达……一人揍了他们一顿。
  
  蓝玉直接红怒,那一次两兄弟被打的很惨。
  
  好几天下不来床,伤势个把月才恢复。
  
  然而,没用。
  
  虽然不敢偷孩子了,却得空就带着俩孩子干坏事。
  
  今天这情况不用问,肯定是带着圆圆和团团去抓泥鳅了。
  
  两个泥孩子坐在地上,看着母亲追着哥哥们打,别提多开心了。
  
  一边笑,还一边拍着小手。
  
  也就是还不大会说话,否则肯定会大声叫好。
  
  陈景恪走过去,一人额头点了一下:
  
  “你们两个小混蛋,还笑呢。”
  
  俩孩子见到他,顿时转移注意力,伸出小手一人抱着他一条腿,奶声奶气的喊道:
  
  “爹爹,爹爹……”
  
  陈景恪看着自己沾满泥的裤子:“……”
  
  算了,这孩子还不能扔,洗洗应该还能要。
  
  ——
  
  杨溥、曹端等人从书院出来,就相约去聚一聚。
  
  这个提议自然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众人就来到小镇酒楼,要了一个包厢。
  
  落座后,最沉默的王艮反而先开了口,说道:
  
  “安平侯真君子也。”
  
  陈琏颔首道:“以前常听人说安平侯如何,我还以为是溜须拍马之言,今日方知名不虚传。”
  
  其实他是听广西都督韩观等人说的。
  
  他少有才名并拜得名师,后以举人的身份在桂林府担任教谕,并以才华为韩观所重,成为其座上宾。
  
  在大明朝,凡是有意仕途,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
  
  那就是陈景恪。
  
  韩观等人每每提起陈景恪,那都是一副敬仰称赞的语气。
  
  各种溢美之词不要钱一样往他身上放。
  
  听多了,陈琏就觉得有点假。
  
  再考虑到韩观开国侯的身份,他自然就觉得,这些人过于吹嘘了。
  
  陈景恪一手设计了大明的制度,确实有无数人因他受益。
  
  可也有无数人因为他的政策而死。
  
  这样的人你夸他有才之类的还行,夸他宽厚仁善……那不是尬吹是什么。
  
  但今日亲眼见到陈景恪,他才知道是自己小人之心了。
  
  其他人也都是一样的想法,包括曹端也是如此。
  
  他少有才名,在学问方面向来不服人。
  
  从宋朝至今,在学问上他只佩服朱熹一个人。
  
  哪怕是对方孝孺,他也只是认可对方的学问,却并不佩服。
  
  因为他认为唯物学过于强调‘物’,有失偏颇。
  
  什么王朝更迭是历史趋势,与个人的影响不大?
  
  纯纯的放屁。
  
  把徽钦二宗换成唐太宗,北宋能灭?
  
  当然,曹端并不否认历史大趋势的巨大影响,但也不能忽略个人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毕竟所谓的历史大趋势,不正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创造出来的吗。
  
  所以,在学术上曹端是骄傲自信的,他不认为自己比任何人差。
  
  之所以不如某些人,那是太年轻了,再给他十年时间他将比肩先贤。
  
  可是面对《大同世界》,他却收起了所有的骄傲。
  
  亲眼见到陈景恪之后,他更是心折不已。
  
  认为这才是孔子所言的君子。
  
  所以,在陈景恪面前,始终毕恭毕敬执弟子礼。
  
  几人的话题,自然是围绕陈景恪和《大同世界》展开的。
  
  各自谈了自己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疑惑讲给大家听。
  
  一番交流下来,都觉得大有收获。
  
  期间难免会用其他学派思想,和大同思想做辩证。
  
  曹端就说道:“唯物论重物而轻心,其他学派重心而轻物,双方各有优缺点。”
  
  “大同世界物心并重,且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实乃华夏文化大成之作。”
  
  杨荣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自古以来,我华夏文化就以问‘心’为主。”
  
  “强调个人道行修养,认为人心治而天下自平。”
  
  “也就是重内而轻外。”
  
  “具体如何治理国家,只有法家进行过一些探索,其他各派并未多言。”
  
  “安平侯的大同思想,打破了前人的成规。”
  
  “对国家、万民、律法等等进行了诠释,为施政指明了道路……”
  
  曹端认同的道:“勉仁兄所言大善。”
  
  “前人重内而轻外,经典的作用也是为了帮助我们领悟真意,掌握其中的理。”
  
  “故而内容方面过于随心。”
  
  说是随心,其实就是零碎,想到哪就说到哪。
  
  前一篇还在说学习的重要性,下一篇就转成如何做人了。
  
  而且先贤写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感悟‘理’。
  
  重点在于感悟‘理’,不在于看了多少书。
  
  如果不能悟到其中的理,就算把所有书都看了也没用。
  
  如果看一篇就能悟到其中的理,那剩下的看不看都无所谓了。
  
  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哪怕先贤经典少了几篇,都没有任何影响。
  
  “安平侯的大同世界,更注重逻辑性,整部书前后相连。”
  
  “缺了任何一篇,其意就不完整了。”
  
  “非但如此,安平侯还对先贤思想做了系统性梳理……”
  
  “其心胸之宽阔,实在让人敬佩。”
  
  看着曹端一副心服口服的模样,众人都觉得有些诡异。
  
  你一个理学未来领袖,这么夸对手吗?
  
  不过他们倒没有认为曹端要改换门庭。
  
  之前陈景恪当众说过,曹端要改良理学。
  
  对其进行了高度赞扬,并表示会尽可能的给予帮助。
  
  所以大家都知道,曹端并不是背叛理学,而是真为人坦荡。
  
  即便如此,回想之前理学被打压,大家还是觉得很怪异。接下来众人又从学问,讲到了时政。
  
  各自就自己擅长的地方,进行了一些分析阐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