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60统一

60统一

60统一 (第1/2页)

我们回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社会内生逻辑角度。
  
  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的比例,的转化变化的角度。
  
  城市化进程的角度。
  
  看这个时期,恐怕整个共和国的范围内,共有国民4亿5000万人吧?
  
  新生的共和国,纵然大西北部分地区,边疆还没有控制,但这一年已经完全接手了整个南方。
  
  在传统意义上已经完全接管了清廷的政权,普通人心意义上的朝代更替。
  
  作为一个文明的延续,接替上一个王朝的势力范围,如果政府有力量,是必然会去接管的。
  
  作为现在共和国控制的关内和关外东北地区,已经开始工业化,以半工业国的国力,去完全继承,控制清朝势力范围,自然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现在暂时先不谈这些偏远地区。光是东北,关内,从南方到北方有多少人口?4亿人左右,不单单是击败了南方的蒋姓买办综合政府,买办政府不屑于去控制的偏远山区,共和国是不是要去进行一体化社会改造?
  
  加上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可是有5000多万人啊,是清末到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政府财政向工业领域倾斜,整个国家向工业国发展,这是国策没错吧?
  
  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换,或者说是在总体人口比例上,开始慢慢变化,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粮食啊!需要农业的供养,工业才会大踏步的发展,农业是所有工业的上游。
  
  作为一个国人,大家都应该熟悉国家的地理。我们国家的粮食主产区是什么地方?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山西的部分盆地平原,山河四省。四川平原。江苏、浙江、苏杭地区。
  
  然后呢?剩下的地区都是什么地形?什么地方还有大规模的农田?剩下的地方恐怕都是小块的农田吧。这些小块地出产的粮食想要运出来,需要多少损耗?这些地区出产的粮食,可能会有剩余粮食,在这些地区完成社会改造,实行土改政策,但地少人多,政府能够收集到多少田税去投向工业化?
  
  按照前面的三个角度来观察一个社会。东北从始至终,可以说一直是出力最大的地区吧?但是东北地区有什么好说的?作为一个地方,实力弱小了,没有办法自立,付出出更多的力气,寻求抱团取暖,而且从东北地区走出来多少高级干部?是有这个民意支持的。
  
  然后是北洋政府的控制区。山河四省加关中平原,这些地方都有大量的平原,自古以来就是生产粮食的传统产区,国家的粮仓。完成土改政策,社会革命以后,是可以抽调出足够的粮食支持工业化发展的。
  
  政府控制着农民,农民就是单纯的交田税而已。所以发动解放战争,解放南方的战略,基本上是由执政的政治势力,政府的高层做决策。工业集团为主,为了扩展发展空间,开阔新的市场,作为主力,在推动实行。
  
  共和国新控制的所有地区,除开像苏杭这样的粮食大规模出产地区之外。其他新控制的地区,究竟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来支持工业发展?
  
  这个问题是需要每个人都深深思考的。如果有很多地区,它的地形、交通根本就不支持,政府对粮食的征收和运输转送,对这些地区进行交通、教育,包括民政所有的投入,到底是一件赚钱的事情,还是赔钱的事情?
  
  从长远看,综合看是对的事情。
  
  不光是人力资源的补充,站在各个角度来说,都是需要推行的,为了长治久安,为了大一统的思想传统,为了民族意识凝聚,都会不懈余力,不计得失去推行的。
  
  但都说了,一些地区是综合考量,不计得失。
  
  也就是说在经济账上没有大量的盈利,没有大量的盈利,在财政上就不可能有大量的余力,去支持工业快速发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