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我大周将士未尝不勇! (第1/2页)
烟尘席卷,喊杀震天。
忻口以南的狭小地带上,周军与辽军激战正酣。
辽军的骑兵数量很多,但装备要比中原差不少。
多是以轻骑兵为主,大部分都不披甲,少部分只披半甲,论冲击力比不上周军骑兵。
不过这些人都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弓马娴熟,利用轻骑移动迅捷的优势,来回的奔驰放箭。
史彦超每次想要往外冲,可对方根本不跟他近身交战,仗着速度快迅速脱离,然后反手就是一波箭雨。
再加上辽军带来的那两万仆从军基本都是步兵。
他们结阵在外围不停放箭,史彦超浑身被射的像个刺猬。
幸好辽军的弓箭威力不大,应该没怎么穿透盔甲,否则他早就流血都流死了。
与此同时,王审琦和张建功率精骑从辽军两翼突入。
而辽军方面分出两拨骑兵来拦截,看他们的装备绝对是敌方的精锐。
这些才是辽军真正依仗的主要战力。
后周军装备的有骑兵弩,短兵相接前先射了一波,随后双方的人马便撞到一起。
只见王审琦大吼一声,挥舞着长枪挑翻一骑,冲势不减的杀入敌阵。
他身后的周军骑兵们也跟着插入契丹骑兵的人马中。
仗着装备比对方要精良,周军如入无人之境,辽军的步军队列瞬间被劈开一道口子。
战场一旦进入近身搏斗,比得就是谁更勇猛,并非像电视剧演得那般,一窝蜂的挤在一起。
特别是骑兵的冲杀,往往都有很大的间距,不然很难维持战马冲锋的势头。
另一边张德功率领的人马,速度比王审琦稍慢一些,此时同样已经冲入辽军中。
这些个五代乱世杀出来的武夫们,悍勇程度并不比契丹人要差。
虽然由于马匹的短缺,骑兵确实是弱势,但那只是数量上的,而战斗力却毫不逊色,甚至装备上还稍胜。
在李奕看来,契丹人的强大要等北宋之后,才是真正的无可匹敌。
但强盛期也很短暂,迅速就衰落了,最后被自己奴役的女真给干掉。
若不是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内斗太狠,契丹未必能有崛起的机会。
转瞬间,战场上的形势起了变化,有了王审琦和张德功两队人马的加入。
辽国的军阵已经出现动摇的情况。
史彦超趁机领着亲兵一阵猛冲,竟隐隐压制住辽军轻骑的攻势。
这时,辽军后阵的契丹大将一挥手,他身边的一队精骑加入了战局。
而那些列阵的辽军步卒也开始向前推进,企图缩小包围圈,限制住周军骑兵的行动。
眼见时机成熟,李奕立马喝道:
“全都随我冲击辽军后阵!”
他观察了半天,发现辽军最薄弱的地方是后阵。
大概是背靠忻口的缘故,辽军并不怕有人背后偷袭,所以主力都放在了前阵,想要快速拿下史彦超。
这年头打仗很耗费体力,绝不是一股脑往上冲,基本都是拼一波退一波。
双方实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拼的就是数量和耐力。
当然,若是实力完全碾压的话,直接一波冲垮敌军自然更快。
所以想要以少胜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李奕倒是看明白了,想要迅速救出史彦超,难度很大。
就算冲出来,对方也可以靠着骑兵数量,在后面追杀消耗你的人马。
突围逃跑很有可能跑不掉,付出的伤亡甚至更大。
这也是中原面对游牧民族的时候,大多要靠防御硬抗,比机动力你不如人家。
除非你能把对方彻底击溃。
李奕现在就准备反其道而行之,要跟辽军来个硬碰硬,目标直指辽军后阵的契丹大将。
擒贼先擒王!
不过李奕现在也没得选,他要么救出史彦超,要么就跟他一起死在这。
想想也知道,向训让自己带骑兵先赶来援救史彦超。
到时候自己啥事都不干,坐视史彦超死于辽军的伏击,这个责任算谁的?
纵然是大家一起分锅,但自己资历地位最低,这锅大半都要扣到自己头上。
李奕好不容易在高平之战中抓住机遇,靠着阵斩张元徽,以及护卫皇帝车驾的功劳,一步登天。
难道又要从头再来不成?
好不容易现在能压赵大一头,难道未来还要再看他脸色?
“挡我者死!”
李奕把这满腔的怨愤化作怒火倾泻在辽军身上。
他怒吼一声,抬手间长槊舞动,将一名挡路的契丹骑兵斩于马下。
重装骑兵的威力不容小觑,辽军的弓箭射在盔甲上,根本没有多大作用。
但由于数量实在太多,没一会儿李奕就跟史彦超似的,身上插满了箭矢。
他一骑当先,领着身后百余具装骑兵,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破开重重的围堵,直冲辽军后阵。
沿途敢阻拦的步、骑都被这一股飓风撕得粉碎。
狭路相逢勇者胜!
很多时候战争靠的就是这么一股气势。
“那股骑兵是周军的什么人马?”
辽国南院大王耶律挞烈看向身旁的政事令耶律敌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