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太后遗言 (第2/2页)
哲宗忙低声道:“煦儿给太后请安。”
高太后看了看他,又看了看他身后的景太医,似乎明白了什么。喉咙里“喀喀”响了两声,又吁了口气轻声“嗯”了一下道:“你们都退下吧。”景太医与众宫女太监忙躬身退了出去,里面只剩下了他们俩个。
“朝中一切可都安好?”
“太后放心,诸事有朕在,不会出什么岔子。”哲宗面无表情的说。
高太后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道:“是啊,煦儿已经长大。你可曾记得,当年衰家力排众议......才让你坐上了皇位。”
“朕也记得当年并不怎么想坐这个位置。”
“你不想当皇帝,可......可有人惦记着。”高太后有些气急,哲宗顿了顿终于伸手帮她轻拍胸口。
“你......不错,”高太后定了定神继续说:“懂得韬光养晦,到最近我才清楚你的心思。”
见他不语,高太后接着说:“衰家大限将至,为我们赵氏基业着想,有些话必须告知你。”
“请太后明示。”
“这第一件,须得小心祸起萧墙。衰家从陈桥调兵三万,又警示京城各处要害并非小题大作。”
哲宗一惊,道:“何人?”
高太后摇摇头说:“不管是何人,想来都让人心痛,或许衰家的这些布置能让他心生恐惧,早断杂念。如若不然......手足相残......兄弟互戕......”她心中忧愤,不由气急,忙努力平息心情继续道:“以后你掌管天下生杀大权,希望你不要学前朝玄武之事。”
哲宗正想说话,高太后似乎是怕时间不够用,抢先说道:“第二件,善待老臣。近日常有大臣来此哭诉,方知皇帝施政与衰家大相径庭。诸臣心知必不能相容,如今朝中大臣人心惶惶。衰家亦知你心意已决,但念在诸臣为我赵家用力多年,望妥善处之。”
“朕只会按律处置,太后不必挂怀。”
高太后感觉有些气短,几欲再次昏迷,只因还有一些话没说完,硬撑着。
“最后一件事,小心用人,小心用兵,须多想想太祖皇帝是如何得的江山。”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以“陈桥兵变”取得帝位,宋朝各帝常常担心此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对兵权控制极严,别出心裁的将发兵权与统兵权分开,又使武将轮岗任职,使“兵无常将,将无常帅”。
这些措施极大的限制了兵变的可能,却也极大的削弱了宋军的战斗力。所以人们常说宋代文弱,其骨子里却是因为赵氏家族害怕皇位被夺导致的。高太后是在提醒他:宁可兵弱一点也要保住自己的赵氏家族的王位。
“铁卫营......脱离朝廷管制已是不妥,好在人数不多。杜中师父子尚可,但徐诚忻之流来历不明、喜好不明,虽才能出众却不可大用。”
哲宗心中大不以为然,道:“太后过虑了,徐诚忻来自江南杭州,自随朕以来,一心为朝廷办事,出谋划策、见解颇高。朕用人向来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岂可半途而废?”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高太后的声音越来越弱,“这是书本上教的,你是一国之君,用人之道自然大不相同......”
哲宗凑近问道:“如何不同?”
“用人......只两字:可控!”高太后气若游丝,“你可知他想要什么?你......要想好用什么来控他......要让他离......”
高太后终于不再发出一点声音,脸色也恢复了黑硬。哲宗直起身子,怔怔地看了她一会,似乎不太敢相信她已经死了。过了半天他才转身对外面叫道:“来人!”声音冷静而又庄重,正如一位皇帝所应有的那种气势。
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这位多年挡在哲宗皇帝前面的高太后终于去世了。终年62岁,谥号宣仁圣烈皇后。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所以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同时,她又是反对变法的保守派首领,注重赵家集权,大力宣扬封建礼教伦常观念,是是非非自由后人评说。
而就在高太后去世的同时,北疆辽人入侵的消息也终于传入了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