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风起明末 > 第二百零三章:野战炮和自生火铳

第二百零三章:野战炮和自生火铳

第二百零三章:野战炮和自生火铳 (第1/2页)

“铳炮种类繁多,不知总兵大人想要铸造何种铳炮。”
  
  薄钰眉头微蹙,看起来有些犹豫,沉吟了片刻之后,似乎是心中下了什么决断,而后出言道。
  
  “恕学生直言,红夷大炮造价昂贵,用来攻城摧墙效果虽然斐然,但是用于阵斗炮战却是并不实用。”
  
  “红夷大炮动辄重逾数千斤,极为笨重,转移极为困难,填装困难,射速极慢,华而不实。”
  
  薄钰神色凝重,微微躬身,沉声言道。
  
  陈望眼神微动,薄钰这样的见解这个时候无疑于是异端中的异端。
  
  明末之时,其实明军已经是算是点错了科技树。
  
  在崇祯前中期时曾经兴起了一股购买红夷大炮的热潮,从小型的红夷大炮到大型的重炮,价位最少百两起底,一直到数千两不等。
  
  最大的红夷大炮甚至重达七千斤,仅炮弹就重二十三斤。
  
  明时一斤差不多等于现在六百克,一磅约四百五十克,两者换算下来,打出去的炮子重达三十磅。
  
  三十磅的火炮放在舰炮之中都称得上是重炮,更何况是在路上。
  
  先不说红夷大炮的造价如何,单说其射速和装填缓慢难以形成密集活力,对于人马杀伤效果有限,就已经是不适应于陆战。
  
  而且在陆战之时,两军对垒列阵而战,两阵相互绞杀彼此攻伐转进。
  
  火炮自然不能只打一个地方,而这也就暴露了红夷大炮的另外一个缺点——转向缓慢。
  
  战场之上形势瞬息万变,因为红夷大炮的转向缓慢,所以很多时候往往无法及时的提供火力支援。
  
  以为以上的几点缺点,红夷大炮守城与野战之时发挥出来的作用其实并不大,这也并不能说红夷大炮不好。
  
  毕竟这样的重炮设计出来就并非是为了野战和守城,它起初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海上舰船之间的交锋,还有……攻城拔寨!
  
  不过如今北方的形势,明军哪里还有主动出击的力量,向来攻城的只有清兵。
  
  崇祯六年四月的时候,孔有德率叛军及家眷从山东登州叛逃后金。
  
  孔有德的叛逃引发的后果极为严重,甚至为明廷在之后的覆灭而埋下了伏笔。
  
  孔有德叛逃之时,不仅带去了二十余门红夷大炮,更重要的是,他还带过去了后金急需的舰队,铸炮工匠,还有精锐的炮手。
  
  正是因为孔有德的叛逃,后金也就是之后的清军攻城拔寨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清廷对于火器和火炮极为重视,不仅组建了一支名为“乌真超哈”的火器部队,甚至还开始军中大规模的推行火器和火炮。
  
  而明军也受到清军大量制造红夷大炮的影响,也开始大量的铸炮,双方在十余年的时间之中不断的革新着自己的兵备和武器。
  
  这也是为什么,在松锦之战之时,明清双方动用了火炮火器甚至到达了骇人的地步。
  
  很多的时候双方交战最为激烈的并非是短兵相接之时,而是炮兵之间的对轰。
  
  “原本这些火炮都是红夷用于海上舰船的重炮,并不适合于陆上野战和行军。”
  
  薄钰没有察觉到陈望神色上的变化,仍然诚恳的在劝导着。
  
  “学生并不建议总兵大人铸造此种重型火炮。”
  
  “而且,当初跟随着学生造炮的工匠基本都留在了南直隶,只有十多人跟着一同来,就是想造红夷大炮,一时半会也难以造出。”
  
  陈广去往南直隶首要的任务是去请薄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次要的任务,就是募集能够铸炮的工匠。
  
  不过募集铸炮工匠很是麻烦,毕竟在这个时候会铸炮的工匠都是军匠,虽然陈广带的钱很多,但是没有门路有钱也难花,这些事情也不能放在台面之上来。
  
  跟着薄钰一起到汉中府来的铸炮工匠有几人是薄钰的学生,另外一些则是和薄钰相熟的工匠,将他们一并带来也花费了不少的代价。
  
  “薄先生不需要担心,我原本就没有计划造红夷大炮。”
  
  陈望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造红夷大炮,现阶段最好的野战陆战炮并非是越重越好。
  
  薄钰紧蹙的眉头舒展开了些许,当初他给张国维铸炮,张国维首先要求的便是造红夷大炮,要求火炮越大越好,全部用作守城。
  
  他的几次劝说最终都没有收获什么成果,他担心陈望也一意孤行也要去造红夷大炮,空费钱银毫无用处。
  
  陈望的话让薄钰悬着的心稍微的放松了下来,
  
  “我想请薄先生铸的炮,首先是轻便坚固,重量不能太重,最好是四匹或是两匹马就可以轻松拉动,进入战场后能够被炮兵推着转移。”
  
  陆上的野战炮,要攻击的目标并非是坚固的城墙而是敌方的军兵,要是对抗清兵的话,也只需要考虑他们的盾车。
  
  陆战炮的口径不需要太大,威力足够即可,能够用几匹马拉着轻松行进最好。
  
  进入战场之后炮兵能够推着向前,重点是要能快速的调整和瞄准转向,装填要快,射速也要高,能够快速的提供火力上的支援。
  
  按照拿破仑战争时期欧陆的口径,陆战炮一般都是在三磅、六磅、九磅、十二磅四个量级,超过了十二磅的炮因为重量还有其他的问题基本都不适用于陆战对敌。
  
  不过拿破仑战争时期毕竟已经是十九世纪,考虑铸炮工艺对于火炮的重量的问题。
  
  以目前的情况来说,十二磅炮没有必要,最重铸造九磅炮便可以应对大部分的情况。
  
  陈望有关于当初在辽东的记忆,辽东有不少的红夷大炮,他并非是没有见过。
  
  徐光启曾向西洋人订购大批炮弹重十斤的红夷大炮,换算成磅的话,差不多就是十三磅炮,这一批炮后来都运到了辽东。
  
  这些火炮极为沉重,需要六匹以上的骡马才能够拉动,而且难以跟上行军的队伍。
  
  “我计划制作三种规格的火炮,作为局、部、营三级的火力支援。”
  
  “局一级的火炮要能打三斤的炮子,部一级的在五斤为佳,营一级在七斤为佳。”
  
  换算成磅的话,局一级差不多是四磅炮,部一级差不多是七磅炮,营一级差不多是九磅炮。
  
  陈望并没有完全套用数据,一是因为换算起来不方便,二则是因为若是按照欧陆那边的标准,三磅炮的威力可能不够应对后金的盾车,增加为四磅炮的话可靠性更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