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北宋穿越指南 > 0742【白三郎回京】

0742【白三郎回京】

0742【白三郎回京】 (第1/2页)

春末。
  
  被特许先回家乡探亲的白崇彦,终于再次来到开封。
  
  他的心情并不怎么美好,因为父亲病重在床,随时有可能一命呜呼。
  
  得知儿子升为河南布政使,老白员外让儿子赶紧进京,然后风风光光去上任。又称自己还能再坚持活几年,绝不会让儿子短期内回家丁忧。
  
  对了,老白员外现在有官身。
  
  因为两个儿子都是太子心腹,他被封为承事郎(正九品京官)。虽然属于虚职,而且不领工资,但足以让老白员外脸上有光。
  
  就连他的亡母和老妻,也都获赐诰命。
  
  白崇彦来到京城,直接住进二哥家中。
  
  兄弟见面,极为感慨。
  
  白崇彦说起父亲的病情,白崇武也感到忧虑,又哀叹自己无法回家探望。
  
  家事聊完,又谈公事。
  
  白崇武道:“此番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我要被派去日本做事了。”
  
  “日本?”白崇彦吃了一惊“兄长乃是太子心腹,怎么去那海外番邦?”
  
  白崇武叹息道:“这是重用啊,正三品的差事。”
  
  这话让白崇彦更加惊讶,因为改革之后的大明官制,正三品是六部侍郎级别的。
  
  怎会突然在海外设立正三品官职?
  
  白崇武拿来纸笔,随便勾勒了几下,又画出三个小圆圈,说道:“这里是石见国,这里是对马岛,这里是佐渡岛。三处地点,皆有金银,而且数量极大。只派武人驻扎,朝廷放心不下,必须文武制衡方可。”
  
  “朝廷打算在石见国城,设立石见总督府。在对马岛和佐渡岛设立总督府的分衙。总督为正三品,副督为正四品,且副督必须由督察院官员担任。”
  
  “接下来几十年,朝廷会鼓励海外移民,以淘采金银为饵,诱招大明百姓前往。等对马、佐渡二岛,汉人变得多起来,还会设县开衙派遣流官治理。”
  
  “三地获取之金银,一成收归皇室,九成归户部。户部也不能独吞,须拿出来交给各部院分润。”
  
  “总督和驻军大将,可以申请截留金银,用来扩建港口、开采矿山、招揽移民。”
  
  “军队方面,朝廷会在石见国城设立镇东将军府。历任驻军大将,皆授从三品镇东将军职。”
  
  “总督和镇东将军,五年一任。若无重大意外,不可连任。”
  
  白崇彦已经从惊讶变成震惊,忙问道:“那里究竟有多少金银?能让朝廷如此重视!”
  
  白崇武说:“等一切铺开,据太子殿下所言,估计每年能获得上百万两银子。甚至是更多!”
  
  白崇彦目瞪口呆:“日本蕞尔小国,怎有如此多金银埋藏?”
  
  “对了,石见总督,还兼理对日邦交。”白崇武补充道。
  
  白崇彦提醒道:“满地金银,兄长须警惕,莫要被黄白之物迷了心智。”
  
  白崇武苦笑:“副督必然来自督察院,户部还不定期派人查账,俺就算想贪也得有那个胆子啊。”
  
  大贪必然被惩处,但小贪肯定没问题,查账的官员根本别想查出来。
  
  这是个油水丰厚的职务!
  
  接下来几天,白崇彦拜访京中好友,了解到更多关于朝廷的信息。
  
  他对自己的新差事,着实有些忐忑。
  
  ……
  
  息兵一年,各省都有了盈余。
  
  文庙改造之事,最近在全国范围推开,之前朝廷只是建议而已。
  
  文庙和孔庙从此必须分离。
  
  新版文庙供奉的先贤,差点让群臣吵出狗脑子。
  
  法家之人,皆被排除在外。
  
  韩非子列出的“五蠹八奸”,儒士被排在第一位,只要还是儒家治国,这位老兄就永远别想翻身。
  
  至于商鞅,不用群臣反对,朱铭就无法接受,因为《商君书》太过反人类了!
  
  推崇商鞅的,大概只有三种人:一种把自己代入君王;一种是脑子有毛病;还有一种是不清楚商鞅的主张。
  
  墨子却是被选入文庙,由朱铭强行决定。
  
  老子则没啥争议,文官们并不反感。
  
  荀子也保住了席位,没有被踢出文庙。
  
  汉代大臣,进文庙的一大堆。
  
  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苏武、张骞、张衡、蔡伦……
  
  朱铭评选历代先贤,以立功、立德、立言为标准。
  
  像司马相如就是立言,搞文学创作也算立言嘛,而且这位还安抚平定西南夷,对中国收服开发西南地区有功。立言为主,立功兼之。
  
  屈原则是德言兼备。
  
  张骞那就是妥妥的立功了,而且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经张骞之手,引入中国的作物有:葡萄、苜蓿、核桃、石榴、芝麻、黄瓜、蚕豆、大蒜……谁要是敢反对,朱铭可以理直气壮的怼回去:你丫吃不吃大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