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再见故人下 (第1/2页)
高衡顿了顿,对众人解释道:“所谓民安,从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民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民安,咱们华夏人都知道一个道理,一旦人作为一个个体从世界上消失,那么对于这个人来说,他所能感知到的一切,拥有的一切便消失了。譬如明朝天灾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流民,这些民众为什么要流亡,还不是想讨一个活路?流贼清军杀到,这些民众拖家带口逃走,为什么,也是想要有个活路?”
“他们千方百计,受尽磨难,无非就是为了活下来,这是我华夏百姓最基本的想法,也是我们兴华军日后必须给治下民众最基本的保障,生存是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如果新军治下,民众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不是因为天灾就是因为人祸而失去生命,那么我们兴华军以往喊得震天响的保家卫国的口号岂不是一句空话?”
冯澄世站出来道:“高大帅,你说的在下能理解,可是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在下说句不该说的话,大明立国两百余年,真正能做到民众安居乐业的又有多少日子?更别说现在兵荒马乱、天灾不断,兴华军治下的地盘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固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日后呢?谁也不敢保证。”
高衡摆摆手道:“冯先生,先听我说完。所以光靠军队来保证民安肯定是不行的,要发动社会的全部力量,不仅仅是官府要出力,商人和社会各界更要出力,比如我们兴华商会牵头,成立一个慈善商会,拨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来保证这些贫苦人民的救济。这就是在给官府托底,利用民间的力量为百姓的生存划一条底线。”
成子龙补充道:“接下来,就是法治,所谓法治就是要有完善的法律保证人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曾经大明有大明律不错,但是有了大明律还要看执行情况,古人有云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可是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律法面前应该是人人平等,不存在花钱买命,暗箱操作的事情。”
他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道:“大明因何而亡,除了一些天灾人祸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原因之外,恐怕律法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在大明,律法不过是一张废纸,有钱人可以花钱抵命,有权的人更是可以胡作非为,这一点在兴华军治下要坚决杜绝,依法治国不是一句空谈,而是要落到实处。兴华军未来将会建立一个全新的机构,叫做律政公署,来监督律法的执行,如果发现有不公正的情况,进行纠正和制止,胆敢反抗者,罪加一等,从严惩处。”
随即,高衡又道:“再者就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民安最大的前提条件,要保障人人有事做,不管是工业、商业、农业,如果没有事做,百姓就挣不到钱,就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那会怎么样,那就要造反。正所谓安居乐业,如果根本就没有业,又何谈安居乐业呢?”
“所以这一项就不仅仅是官府或者商会的责任了,而是整个华夏各个阶层的责任,也包括军队,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保障适龄人群的就业,不能让老百姓连养家糊口的权力都没有。”
这一点倒是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是啊,几千年来其实华夏的居民是最淳朴的,只要有口饭吃有衣服穿就不会有其他的心思。就说李自成,朝廷要是不裁撤驿站,或者裁撤了之后能给李自成一个新工作,他也许就会安安稳稳的做下去,不会造反了。
高衡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说完了民安之权,现在咱们要谈谈民智之权,这一点我认为跟民安之权同样重要,这也是历朝历代的立国之本,读书人向来是被整个社会重视的,但是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的读书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人群,读书更不应该被人为的划分成三六九等,这本身就已经背离了兴华军的宗旨,包括我本人也是极力反对的。”
冯澄世道:“可是教化乃是根本,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古往今来,读书人就是高贵的。”
听见冯澄世问话,高衡不慌不忙道:“你说得对,但也不是全对。民智之权要从三个地方入手,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教化,实际上这个工作我们安南控制区已经在稳步推进,而谅山府基本已经实现了当初制定的目标。”
成子龙道:“首先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初见成效,十四岁以下不分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这是强制性的,义务教育工作在谅山府推行的怎么样,国姓爷可以去看看,我们今年又新建了博文、博学两座女校,增加了女童受教育的人数,可以这么说,现在谅山府和周边境内十四岁以下的孩子,即便是家里极其贫困的,也由官府资助,完成最基本的三年学业,不说能做什么大文章,最起码认字没问题。”
高衡道:“这也就是我不断提起的扫盲的重要性,以后我华夏,只要是个青少年就要认字,军队里的士兵有专门的文化教员,我们的战士也全部都要认字,只有认字才能有更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将后续的政策贯彻实施。等到五十年后,相信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就没有一个不认字的了。”
高衡接着道:“另外就是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以往宋元明朝廷也有太学,这本质上就是对教化的补充和升华,能当上大学士和博士的,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以后华夏也应该这样,义务教育结束之后,如果能通过考试的,将会继续往上升。”
景昭道:”今年我们拟计划建立一座大学,就叫兴华大学,设立考试制度,通过大学考试者可以到兴华大学内继续深造,做出更大的学问,另外我们还准备建立谅山职业学院,依托制造总局,培养具备相当理论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充实到制造总局和各行各业之中,未来,我们将会有更多的大师和大匠诞生。同时,我们以儒学为基础,还应提倡百家争鸣,恢复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给更多的人发言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