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文化先驱!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如果未曾见过光明我不会害怕黑暗! (第2/2页)
平均每年的示威游行,达到了125次之多,也就是平均三天就会爆发一次民众的示威,这种情况非常之普遍。
也正是由于见惯了大风大浪。
这才导致每次游行爆发的时候,政府部门对于此类案件的处理方式,通常都是
冷处理。
没错,就是冷处理。
“你抗你的议,只要我不出面,只要我不当面同你对质,但凡熬过这段时间,等到三分钟热度一过.”
“那这件事情不就过去了?”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
这种处理方式,既省时,又省心。
原以为,这一次一如往常,也只会是一场普通的民众示威游行,但谁料
它们竟然动真格的了???
青瓦台,办公室内。
总统李庆民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眼前的警备人员,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吃惊,语速非常之急切:
“它们是怎么冲进来的?”
“你们警备队干什么吃的?这像什么话”
身材魁梧的警备队长气喘吁吁,看起来也是十分惊恐:
“总统,人,人实在是太多了”
首尔,是韩国的首都,一般在青瓦台附近常驻的警卫部队是五百人左右。
这个数量的警备队,足以确保总统的安全,不过
那是在往常。
“总统,根据现场部门勘测,闯入青瓦台的非法滞留者大约在三千人左右.”警备队长一脸紧张地看向李庆民,“您看,我们需不需要鸣枪示警,如果要在府内鸣枪,我们需要得到您的批准.”
照道理说,但凡是非法闯入青瓦台的非法滞留者,为了总统的人身安全。
警备队有权利将非法闯入者直接击毙。
但是
如果是一二十个人还好,但凡敢这样做,直接就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将它们当场击毙,这肯定没话讲。
但这可是三千人!
整整三千人!
“这些人,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但凡开枪,局面一定会失控。”
“要是在这种局势之下,再闹出什么人命,那恐怕.”
不等警备队长把话说完。
总统李庆民当即就展现出了政客的合格素养,他当即对警备队作出指示:
“不能开枪!”
“坚决不能开枪!”
枪,那是用来恐吓与消灭敌人的。
把枪用在自己人,也就是这些手无寸铁的平民身上?
那不纯纯就成了白色恐怖?
武装镇压市民这种事情,在整个韩国的历史上,都属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对平民开枪,这是政界要员的大忌!
一旦开枪,他这位总统在国内,就会顷刻间失去民心.
这是李庆民绝不允许看到的!
“我不管你们警备队用什么方式,请务必,让这些市民冷静下来,并且你们,坚决不能开枪.”
事情,还没有走到无法挽回的余地。
但凡开枪,这件事情,就会被自己的对手抓住把柄,从而无限放大.
“可是.”一缕冷汗从警备队长额头直淌而下,看起来他也有些紧张,“如果不鸣枪示警,现场的局面,我们根本就控制不住,现场的局势真的很复杂”
不等警备队长把话说完,李庆民当即郑重地向他警告道: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十分钟!”
“请务必给我争取到十分钟!”
“请一定记得我的命令,坚决不许开枪,一定要阻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参与抗议示威的人群有很多,来自于社会的各行各业。
有学生。
有工人。
有摆地摊的商贩。
有在企业上班的白领。
等等等等
这些人,或许不知道自己的抗争有没有意义,也不知道自己的抗争到底能不能争取到最终的胜利。
但是,他们的心中时刻谨记着江海在书中传播的思想: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倘若今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
“我们,只是想要一个公理!”
人群之前,有一位骨瘦嶙峋,模样略显苍老的中年人,泪流满面,正对着群情激奋的民众连连鞠躬作揖:
“谢谢,谢谢大家,我替我们家娜英谢谢大家对我们的帮助!”
“大家的恩情,我们全家,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搀扶起情绪失控的朴俊智。
气愤上头的学生,当即化身成为先锋,手持各种横幅海报,怒火冲天地朝着荷枪实弹的警备人员大喊:
“李庆民到底什么时候出来!”
“他要是再不出来,我们可就要闯进去了!”
“不论如何,我们今天,必须要得到一个说法.”
一时间,警备队员不知如何作答。
正当局势再一次恶化,局面即将彻底失控之时。
青瓦台,办公大楼前。
只见总统李庆明头戴一条白布,神色肃穆,一脸沉重的从办公大楼前走了出来。
一位合格的政客,不仅要有清醒的头脑,更要时刻拥有处理危机公关的能力。
现场局势之混乱,大家想要看到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一个态度,一个处理事情的态度!
既然大家想要看到的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态度,那事情,就好办很多。
众目睽睽之下。
没有丝毫犹豫与迟疑。
总统李庆明头戴白布,零帧起手,直接当着所有抗议示威市民的面,当众下跪:
“我,辜负了各位市民对我的信任,我是罪人”
说完这话,不给到众人丝毫的反应时间。
总统李庆明跪下,当即当着乌泱泱的人群,连磕三个响头:
“咚!”
“咚!”
“咚!”
总统,竟然给普通市民下跪,并且还当众磕头?
李庆明的这一连串操作,当场令得原本嘈杂无比的局面,顿时陷入了寂静。
见局势暂时被控制住。
没有丝毫停留。
李庆明老泪纵横,他声泪俱下,当即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其实,这件事情,我一直都有所听闻。”
“我们,一直都有在努力”
澄海市。
集会过后的伴晚。
号称中国文坛青年一代领军人的颜如玉,宋时青,余清雅,正在同江海并排行走。
人声鼎沸的闹市,临近街旁一个路边摊。
宋时青拿着手机,一脸不可思议地盯着手机里传来的新闻快讯:
“这,怎么还真能下跪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