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资本 (第1/2页)
新旧时代的交替之时,总会有所混乱,变成乘风而起之人的阶梯。
原时空袁世凯40岁出头已经主政山东,不久更是进位获得直隶总督的位置,到山东更像刷资历,走程序。
妥妥的太后一人之下,满汉万人之上,就是面对清庭中央,也可以掰掰腕子,不断架空,面对袁世凯携着改革变法的大义不断侵腐权力,清廷中央居然不能为,还不了手,最后只能掀桌子,一个政治势力不对抗另一个作为政治势力的对手,转而针对一个个人,可想而知劣势有多大。
袁世凯更是在1910年之后,逼迫清廷退位,进而大权独揽,进总统之位,随意安插手下去当省长。
民国前后,袁世凯这边或者民党一边。
民国政府中央陆军部成员。
陆军次长是士官四期的蒋作宾;
副官长是士官五期的何成浚;
军衡局局长是士官六期的仇亮;
军务局局长是士官三期的张孝准;
军械局局长是士官四期的翁之麟;
军学局局长是士官四期的张承礼。
参谋部中,总务局局长是士官四期的覃师范;
第一局局长是士官四期的史久光;
第二局局长是士官五期的王孝缜;
第四局局长是士官六期的黄慕松;
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是士官四期的金永炎。
1912年1月26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央陆军首批六个师建成,其中:
第1师师长是士官四期的高佐国;
第2师师长是士官一期的杜淮川;
第3师师长是士官三期的陈懋修;
第4师师长是士官六期的孙杰;
第5师师长是士官三期的刘之洁。
组成中央陆军最初的六个师中,有五个师的师长是留日士官生。
(袁世凯有嫡系,有拉拢重用,也有架空的感觉)
像阎锡山这些出生日本陆军士官的军官,30岁不到30岁就开始复制袁世凯主政山东的路子,开始坐上一省大员的位置。
陕西都督张凤翙——士官六期——30岁
山西都督阎锡山——士官六期——28岁
山西副都督温寿泉——士官六期——30岁
江西都督(前)李烈钧——士官六期——29岁
江西都督(后)欧阳武——士官六期——30岁
云南都督蔡锷——士官三期——29岁
浙…都督蒋尊簋——士官三期——29岁
贵州都督(前)杨荩城——士官七期——31岁
贵州都督(后)唐继尧——士官六期——28岁
四川都督尹昌衡——士官六期——27岁
上海商团军总司令李显谟——士官六期——29岁
浙江民军总司令周承菼——士官四期——28岁
福建国民军司令官许崇智——士官三期——25岁。
有多少实权?或者作为武装起义反抗政府,传统地方起义军领袖一样的位置?
他们凭什么呢?难道凭他们在日本陆士军官学院,学到的管理10个百个士兵的本事吗?
不,我认为他们凭借的是留洋的学历,留洋的见识。日本毕竟是一个后发的工业国家。凭借他们的见识,对一个工业国家的了解见识来改造国家。
主政一方脚踏实地的改变国家,是期许。但其中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历史告诉我们,也就阎锡山为代表少数有这个环境,慢慢做到了一些。把持着山西向工业化前进。
而剩下的也比较典型的,像蒋,关于工业国家发展学到了多少不知道,关于日本政阀,军阀,财阀本就一体,互相勾结发展的模式倒是学了个十足。
后期自己当了军阀,直接和江浙财阀一结合,玩日本的路子。
工业化他懂多少不知道,传统的政治斗争他是玩明白了。
这个时空,张克作为极具眼光的人,可是一手被老师李鸿章30多岁就扶到了省长的位置。
比另一个时空的阎锡山他们也不不差什么,只会更强。
张克发起,李鸿章点头,北洋执行的向关外移民的计划,到现在实行4年。受连年不断的战争影响,到现在移民250万左右。(1903春天)
经过东北内战,有心逐渐侵腐原八旗军屯,本地农民收编大概100多万,自己实际控制350万民众,占关外人口过半。
不管是新收编的本地农民,还是从关内来的移民。新收编的本地农民不稳定,不敢收税太厉害,关内移民到关外没有站稳脚跟。
都达不到标准的收缴一半田赋的水平。
他现在一年也就能收上200万人口粮不到的农税。按照一人口粮一年七两银子算,大概是1400万两。
但是4年以来,向关外移民花了多少钱?光是口粮一项,就用了大概300万人一年的口粮(看时节有人吃一年,有人吃两年)。2000多万两银子,每年25%的利钱。每年光息钱就要500万两银子。
2万正规军队,每个士兵每人每月三两银子。一个月是6万两。一年下来是70多万两。加上稳定地方,卫屯队兵每月要罚1~2两银子。加上一些后勤消耗,每年光军队消耗要100万两银子。
那2万支步枪,是承了李鸿章的人情,北洋的人情,公家的帐,要慢慢自己做主了,这人情迟早得还。
光步枪就是40万两,加上弹药什么的,六七十万两,加军队后勤补给将近100万两,这都是往少了算的消耗。
过去两年,光张克手下的部队,最起码消耗200万两。欠的200万两,加上自己现在每年要消耗100万辆,是300万两。
移民不着急了,今年打算在7月份以前再移民70万。
为了财政压力考虑超过农业时节就不再移民,70万移民消耗大概500万两银子。
所以,去掉这些大项开支,那就是1400万减去500万的利息。
去掉300万的军队开支,明年这部开支可以减到100万。
再去掉移民花费,500万两。每年70万的移民水平,那么这500万两因此就不可能减少消耗。
向关内还利息用粮食抵债,靠近东北平原铁路沿线的,剩余的向新移民分发,调动,还要算损耗百分之15左右?农税不少了,找屯田的农民干活要送粮食,管饭,减税。光是像关内征民役可不行,开了口子,下面的官僚权力,集团未来的政治路线会出大问题。
最后能剩个寂寞,少量亏损,从唐山铁厂盈利调拨一些,让自己这个东北辽宁巡抚能把政府的框架维持住。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税基的增大。田赋收缴的水平上来了。自己的财政才会慢慢好起来变的有能力做事。
现在想要做事,要么就要借钱。借钱那20%多的利息,实在是厉害。
要么就要从唐山铁厂那边打算,从唐山铁厂利润那边挪钱。
唐山铁厂的这两年收益很好,每年将近30%的收益。那就是300万两。1000万的本金,去掉每年18%的利息,那就是一年180万两。
一年就100多万两的收益,去还本金早日还清?还是要挪走?
如果不急,说实话,尽快把本金还掉才是最好的选择。听说股东们看到铁厂盈利这么好,打算用息钱凑500万两后,继续在石家庄开设新铁厂,到时就是作为对手出现了,挖自己手下人,挡不住的。
从凑钱到订购设备,调试,一套下来顺利的话两到三年时间。
盛宣怀的铁路收益更是厉害,年受益超过30%。手眼通天,能借到比较低的利息,百分之十五一年。
每年开发近300km的铁路,每公里大概万两银子投资。每年投入300万两,收益90万两,利息45万两。
现在济南到天津到锦州,再到四平方向的铁路已经联通,加上到天津向北京,石家庄方向修筑的铁路。
超过1000多公里铁路线,每年盈利大概300多万两银子,去掉股东们的利息150万。每年盈利150万两。盛宣怀盈利150万两,可不用像张克,负担这样大一个,省级别的政府机器。
就铁路总局多少人?手上的剩余有多少?真是富可敌国啊!去掉各种交际,中央打点,剩下的再各种投资,利益捆绑,无愧于晚清第一大财神。
袁世凯本来手下有5万军队,按比例派人到北部战线做防御,卖了个好,出了个整数,去了1万人,守在北方战线。
一万人当一颗钉子,钉在吉林,制约八旗,也是留在东北的扣子。
自己把3万人带进关,到山东去做巡抚。带着3万战场下来的强兵,直接把军队分兵进驻到每个县城,把原来的八旗,还有绿营兵全部遣散
那真叫一个霸道,山东整个地方的行政,财政,兵权,一把抓。横行无忌的姿态让其他各地督抚真的是瞠目结舌而又暗暗羡慕。
山东人口3800万左右。张克通过济南到天津铁路,数年来移民近200万,人口还有3600万。
山东有土地同据统计1.2亿亩。如果按照东北土地的肥沃程度来计算,一亩地生产100kg粮食。生产出来的粮食,足足够6000万人吃。但很明显,这是不现实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