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39资本

39资本

39资本 (第2/2页)

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人口大省,但是有大山,黄河,开发日久,田地要轮耕。这个时代肥料不足,连续耕作会造成减产,还有天灾的考量。
  
  这两年移民200多万,还拥有3600万人,已经饥饿程度下降不少了。
  
  再往前,有不少原来无人生活的山区,都有不少吃不上的饭的,前去开荒。这些在大山里开荒的人勉强能够自己吃吧,但粮食要运出来,很明显,不太现实。
  
  所以山东的粮食生产总数可能能供应3800多万人,但政府可以按比例收税的,大概也就3000多万人的土地。
  
  清末的政府收入大概是八九千万两银子。换算成口粮,也就是1200万人一年的口粮,总人口4亿人左右。
  
  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时的清朝,饥饿程度已经非常高了,去掉几千万饥饿人口,在偏远山区种地,根本不会向政府提供多少税收,还需要中央政府支持的地方。
  
  能支持税收的也大概也就3亿多人。那么也就符合先前所想,农业社会大概只能产出百分之10的能量剩余,那么就是3000多万人的口粮,非农人口总合,有离开土地的自由。
  
  这3000多万人的口粮剩余,作为最下层,直占比最大,负责对接土地的大地主、小地主、富农,他们要拿走1/3。
  
  作为政府收税的机关,比如像管盐税的管,厘金的,关税的,收田税的帮办衙役,政府官员,地方驻军,他们也要消耗1/3。
  
  再能有个1/3会上交到中央财政,社会收入大概是这么个情况。
  
  袁世凯主政山东,直接派军队强力接管,中央已经半废了。
  
  那么去掉他没有能力直接接管的部分,地主必然要拿走的1/3。还有2/3,大概就是200万人的口粮,价值1400万两左右。自己的态度如此张狂,肯定要多少拿个钱给中央糊弄一下不是?把中央的七百万两全部吞掉不行,但拿走一半也是差不多的吧?
  
  自己的官僚机构也要好好的改革,拆掉一部分比如原来的军队,地方小衙门,让自己的军队直接接管,也算个一半吧。
  
  也就是说,袁世凯自己支持支配的收入大概有700万两,为他自己,他的军队,他的自己人,比如幕僚花销上200万两。
  
  他至少有可以支配的500万两的财政剩余,纯收入。
  
  袁世凯主政山东之后,一方面积极联系青岛的德国人,修青岛到济南的铁路。
  
  一方面大肆改革,安排自己人来代替,山东原来的行政框架,把山东作为自己的私地来经营,根植地方。
  
  一方面大肆鼓励地方有力人士,豪商乡绅,参与在一起开办洋务,生意,加深自己和地方掌控势力的联系。
  
  外交,民政,兵权,财政,自身势力,本土势力的结合。这六个方向一下手,袁世凯的声势,在整个清朝都可以算得上是如日中天,前去投靠的人不知凡几,开始有李鸿章的架势了。
  
  大家看原来清廷的政治布局。南方几个总督辖地,山河交错,互相牵制。
  
  清廷自己牢牢掌握直隶。
  
  山东、河南、山西只有巡抚一级的官员,是小块地,作为缓冲地带。
  
  背后靠着东北,蒙古,陕甘半边江山。以此维持整个政权的稳定。
  
  李鸿章没了以后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呢?从济南到四平的整个关内到关外的铁路就像一个天平。
  
  山东袁世凯是天平一个头,吉林张克是一个头,天津聂士诚,北京清朝中央是天平的中央基座。
  
  在现在这个有铁路,可以两天时间就到京城,进而掌控中央的时代,构铸了一个脆弱的平衡。
  
  张克有自己的优势,他拿到的是一张白纸,可以在白纸上勾画新时代的样子。
  
  但袁世凯拿到的是一个传统大省,底力十足。有本钱直接行动,开始作为,是他的优势,但也必然受牵制。
  
  但就目前来说,张克确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通过东北的情况也可以明显的知道。这个国家现在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是资本的稀缺。
  
  想要做事就要花钱,你凭什么花别人的钱?你要给别人利息,但是一年20%左右的利息,什么样的生意可以撑得住?
  
  久而久之,其实还是放高利贷的人占大头。
  
  这些原本世代公卿,豪富的传统贵族,站在幕后。
  
  看出头干活的,打生打死,闯出一片天来,一个不慎就有家破人亡的风险。他们在藏在背后,稳稳的收着利息。那些所谓的牛逼哄哄的人物,包括袁世凯(原来的时空,军队等大量花钱,国内借不到,要借日本的钱,善后大借款,日本借给你,你还的起吗?看看现在西方资本,扩张和收缩周期,对第三世界的控制,谁给他的勇气?死后管它浑水滔天?赤裸裸的卖国行为),也不过是他们的提线木偶。
  
  张塞是清末最出名的实业家,他的纺织厂,是他自己能完全做得了主的吗?他有所有的决策,都会根据他办厂时,去借贷的债主,受到影响(1920左右,一战时期,国外生产不足,到生产恢复,市场波动。国内不是没人看到危险,但挣钱啊!贪婪的投资者,加大投资扩产,最后生产过剩,全完蛋了)。
  
  市场是有周期的,资本主义危急,生产过剩到需求不足的关系,大家都该有了解。
  
  后面听说,遇到经济危机周期,面对经营不善,有的债主为了弥补损失,更是直接决定把厂子转卖给了日本,挽回损失。
  
  日本纺织业在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债主们会给降低利息,减轻企业的压力,会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企业渡过难关,会消灭一些厂子破产重组,趁着危急提高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
  
  国内呢?纺织业为例子,债主们降息了吗?减轻企业的盈利压力了吗?加大资金投入了吗?有那个大资金吗?
  
  此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本的稀缺,因资本的稀缺让资本变得非常昂贵。这些非常昂贵的资金控制了所有的行业,因为他们是追求回报的。
  
  你把钱借出来,除非到最后,因不可抗力直接破产,一死了之。否则你只要存活,就是资本的傀儡,放高利贷者的血奴。你能摆脱资本的压榨控制吗?
  
  这些传统的蓝血贵族,凭借放贷,每年有超过10%的收益。
  
  这10%的收益从何而来?西方现代化的工业技术生产方式,对传统小农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进行降维打击,夺取市场,以此来获得10%的收益,那么这段话背后的含义是什么?
  
  作为传统的社会基层,维持社会正常运作的贫苦民众,为了让这个社会最富有的人们变得越来越富有,所以请大家,好好的死一死,让出生存空间来。
  
  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复杂,中国人经过10数年的研究后,没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日本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后,不也顺利走上了西方发展模式吗?但为什么这个模式走不下去呢?
  
  大家请关注一下时代背景,当西方开始走这条模式以后,是不是也有大量的传统手工业,农民,作为传统的社会基石,无法在新时代生存下去?这些人去哪里了呢?一边是死一死,一边是出海外求生,向广阔的殖民地进发。
  
  而日本呢?日本这些失地农民,被张克碰到的,在到处乞讨的农民,他们去哪里?台湾?朝鲜?
  
  日本只是一个小国,它崛起的还比较早,还有地方可以扩张,舒缓它国内的社会压力。
  
  而中国呢?放眼四望,除了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就是紧靠的新兴列强。不适合开拓移民的荒凉地界。
  
  国内的人,这些贫苦失地农民,失业工人,到哪里去?难道真的能像开玩笑说的那样,请安安静静的死一死吗?
  
  仁者仁心,由此才出现了不同的选择方向。
  
  有像蒋那样就视而不见,安安静静就做自己的资产阶级买办的。
  
  以为沟邻为壑,管自己活不管别人死活的。
  
  也有像教员那样努力的寻找救国出路的?
  
  为什么…的路线看起来最小众?地贫民穷,每年所能出产的社会剩余实在是太少了,这些社会生产剩余还要变成军队物资,去和外面的广大地区统治者,派来的围剿军队作斗争。
  
  能有多少生产剩余投入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力?虽然摸索最先进的组织模式、思想理念。但是却没办法积攒出物质层面的保障需求。
  
  所以说,……早期行动,其实是确立思想,积累了经验,纯洁锻炼了队伍。
  
  而革命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有没有一笔天降横财的物质财富做基本的保障需求。
  
  所以我在前面的章节中说,老大哥不管下面怎么做的,够不够大气,地不地道,作为决策层怎么考虑的。
  
  但确实狠狠的推了中国革命一把,这个人情我们确实不应该忘了。
  
  获得了东北这块意外之财,日本投降后的统治真空地区,用用党内先进的理念,组织结构如此才能快速登上舞台,一决高下。
  
  张之洞办汉阳铁厂死的时候,只留下了一屋子书籍。张塞做实业也没有落下多少好。
  
  袁世凯更是逼得成了卖国贼。
  
  蒋选择了做买办。
  
  只有真正有信仰的人,坚持了下去,等到了天时,找到了出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