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清末1895看观你好 > 53劣势

53劣势

53劣势 (第1/2页)

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是不断资本加密、排斥劳动力的一个过程。
  
  具体怎么解释呢?大家结合前面的章节,张克在唐山建立西方新式工业钢铁厂,机械开采铁矿,刚刚出产钢铁,铁矿就立刻把唐山地区传统的冶铁行业全部挤垮掉了。
  
  那些失业的传统矿工,铁匠,要么选择被收编,要么选择转行。
  
  后面又随着北方铁路网开始快速建设,凡是铁路修到的地方,传统的铁匠根本就没有生存空间,传统铁匠只能从主业变成一个副业,这些人想要和祖辈一样,光凭借打铁就想要养活自己和家人是不可能了。
  
  大家知道,自近代以后,海运技术进步,走海运的船运业也越来越发达,海运的风险越来越小。
  
  但是传统走内地的漕运改海运,一直是争论不休。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一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什么意思呢?就是海运可能很好。但是通过内地的漕运,可是养活了100万的河运从业人口!如果改漕运从海路走了,那这100万人何去何从?没有土地空间安置,一个不好,肯定是要…反求活的。
  
  随着轮船招商局,铁路总局,在北方快速增加船只,新开航线,铺设铁路。
  
  整个北方所有的长途运输行业基本上都被新兴的轮船海运和铁路陆运系统垄断蚕食。
  
  传统的漕运,车行等行业关于长途运输的业务基本上被打垮了。只剩下避开新兴铁路和轮船运输路线的偏远运输支线业务。
  
  我在前面的章节里说过,粮食的运输按照15%的比例来计算损耗。这个数据当然是我大概估算的,一点都不准确,里面的要素,长途还是短途,伙食住宿,车辆牲口磨损消耗,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太复杂了。
  
  但是我们就用这个数据来计算。整个北方铁路网覆盖地区,山东、河北、河南和新加入的山西,山西有1000万人口。加起来就是一共7700万人口。
  
  7700万人口的百分之1.5。将近100万人口,我们去掉一些避开了长途运输等主要线路的偏远运输市场,短线运输行业还能残留掉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算一半,这就是50万传统的运输行业从事人员必须要下岗了。
  
  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子承父业,可能都干了好多代的养家糊口的生路,突然之间就完蛋了,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和家人了,必须要另谋出路。
  
  他有多少种选择?投入到新兴行业去做工人,成为工业发展需要的廉价工人,代替机器。投入农业去做拥户,替代牲口,还是流浪等死?
  
  这些失业人员可以挤进去的只有这三大方向,因为他们不向下竞争,新行工业行业没有足够的岗位,没有容纳他们的空间。
  
  他们的生活毫无疑问是变得更加悲惨了。那些新兴的现代工业,每年投资回报超过20%,每年上百万银子的收入,就是从这些被击垮的几十万人和家庭的生计中一点一滴汇集而来的。
  
  随着波及到的地区越来越多,新兴的行业越来越多,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有着生活空间地位的,传统行业从事人员开始大规模失业、破产变成流民。
  
  这些人为了求活,就必须要去求职,进入人力市场去谋生。
  
  而随着大量的人力进入求职市场,却没有足够的新兴工业岗位去满足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需求。
  
  市场环境下的工资水平必然越来越低,以至于别提工资了,只要是给口饭吃,能活人就有人愿意干。
  
  这就产生了一个逻辑循环。
  
  越是发展新兴工业,就越是有传统行业的人会破产失业。
  
  越是有破产、失业的人进入人力市场,农业,工业中底层的人员,工资水平就越低。
  
  占比不小的低层人员,工资的水平越低,相关行业的产品就越发的具备竞争力,行业的发展的速度就越快。(在农业和牲口争口粮,在工业和机器拼成本)
  
  新兴技术工业出现的速度就越快。
  
  工业技术进步迭代的速度就越快,相对的失业的人口就会更多。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逻辑。
  
  这个逻辑就是一旦农民社会进入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其速度只会增快,而无法停下来的内涵逻辑,为了更多岗位利润,去争抢更多市场份额,对投资获益最大的行业,还不能收税,收了,一时解渴,市场份额都会便宜别国。
  
  在首批进行工业化的国家,比如英国和法国。在这些国家,这个逻辑有体现,但是却不是非常明显。
  
  因为大量的失业民众可以参与海外的殖民地开拓,以此来暂时逃离整个工业化的逻辑循环。
  
  但是没有大量殖民地来安置移民的国家呢?
  
  比如说德国,德国为什么作为后发国家,他的工业却越来越强?凭什么?
  
  就是因为大量传统的从业人员没有海外殖民地可以去,或者成本高更高,无法接受。
  
  所以只能强迫性的被投入工农业人力市场,变成工农业,朝现代化转型的廉价的人力成本。
  
  以此来降低了德国的工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德国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才能作为后发的工业国家,却在国际市场中却越来越强盛。
  
  那么俄国呢?前面章节我们说了俄国的非农人口大概是占总人口的30%。但它却被定义是一个比较弱小的后发工业国家,以俄国人口超过1亿的庞大基数,加上这个社会内部转化逻辑,就算拥有30%的非农人口,也绝对是强大无匹的工业国,或者在朝着强大无匹的工业国之路迈进,但为什么在世人的普遍认知中,它都是一个弱小的后发工业国呢?
  
  答案就在于俄国的传统贵族农业地主阶级。
  
  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封建势力,他们的实力太过强大,控制住了新兴工业,也就是说,俄国也是个新兴的工业国,但是在国内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却不是现代工业化集团。
  
  是传统的农业贵族在主导着整个社会。
  
  他们也控制着新兴工业集团的规模大小、和社会权利。
  
  在1853年的俄国认为自己的国力强盛,可以向外扩张,但是在克里米亚遭遇工业国的阻拦,在自己的家门口,却被不远千里远征的英法击败。
  
  以传统农业贵族势力,控制新兴工业势力的社会结构,被证明是落后的。
  
  俄皇期望发动变革来改变社会权力构成。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俄国农奴制改革,但是俄国沙皇?他有几个师?
  
  作为传统的社会主导阶级,国家的统治者,地主贵族们的力量太过于强大。
  
  哪怕是沙皇在拉偏架,新生的工业化集团也完全不是对手。
  
  这就是人心的厉害之处,被打败了又如何?俄国庞大的体量还是欧洲宪兵,我们可是在家里击败了拿破仑,没有国家可以打败俄国,不能扩张又如何?食利阶级表示为什么要变法?要让出权力?大家一起保守不好吗?
  
  秦国不是面临灭国的危险,能变法成功吗?楚国之大,谁会想到自己会速亡?变法不就不了了之了吗?
  
  我大俄外无强敌,何必变法?
  
  这次改革有进步吗?有进步。但是进步了多少,有多少效果?我没有去具体研究过,但在我的认知之中,这次改革只是从传统的农奴制改变为了工奴制。
  
  这个社会给新兴的工业集团腾出了发展的空间,但传统的农业贵族还是牢牢的把控着权利,保持着对工业集团的压制。
  
  你们不是社会的主人,只是狗子和工具而已,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要不然大炮刺刀可不长眼啊!
  
  也就是说,如果俄国的非农人口有30%,那最少是四五千万人的非农人口,这个时期拥有这样的数量,已经快比得上一些工业国家的人口总数了,但为什么如此弱小?就因为这30%的非农人口里面,有非常一大部分是传统的农业贵族。
  
  他们在非农人口中,并不表示为有利于工业发展的存在,而是处于一个对工业压迫的生态位。
  
  这30%的非农人口在持续不断的拉锯,以至于无法确定社会主流观念,完成对工业化转变进程的确认,不断的左右摇摆,来回拉锯。
  
  就像前面说的,拉锯,摇摆多长时间是个头?这一拉锯就是几十年,这一摇摆,就摇摆到了下个世纪。
  
  然后就是我们都知道的,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工人阶级苏维埃革命。
  
  直接越过什么工业化,资产阶级主导,直接工人爷爷上台,高利贷?资本剥削?都干碎!
  
  吃过苦的一代人热血奋发,斗天斗地,然后过两天好日子,后面就开始修,修着修着就玩完了,这是后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